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

停车场的监控录像里,总有几个瞬间耐人寻味。

比如某一天中午,售楼处对面的车位上,一辆崭新的路虎揽胜慢悠悠地倒进格子里,轮胎碾过水渍,泛着浅浅波痕。

车主关了发动机,隔着深色玻璃看不清表情,只见他在座椅里沉默了两分钟,像是在权衡一桩不大不小的买卖——是开着这台车去公司,还是回家把它再挂牌卖掉?

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有驾

如果你是那位车主,会怎么选?

路虎揽胜销量暴跌1300多台——看起来像是车市的一个小插曲,却藏着不少门道。

作为一台百万级豪华SUV的标杆,路虎揽胜在九月还很风光,1896台的销量证明了豪车市场并不只属于宝马X7、奔驰GLS。

可到了十月,事情拐了个弯,只卖出了584台,直接跌去了三分之二。

到底是哪根弦断了?

豪车税的调整、终端优惠缩水、落地价飙升都可以是嫌疑人。

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有驾

遗憾的是,这场“案子”没有谁是无辜的。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推一推现场的证据。

九月,揽胜最低配的3.0T L6 360PS盛世版,官方价141.2万,实际落地140多万还带点零花钱。

而到了十月,落地价直接跳上147、148万的台阶,在大部分城市干脆回到150万以外,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落地160万的“天价”。

对于一台豪华SUV而言,消费者并非只买机械,更多是一种身份和仪式感。

但价格变化的速度比人心变化还快,本来咬咬牙能上的客户,这下只能在心里喊“算了吧”。

揽胜的产品力没什么可挑剔的。

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有驾

标轴、长轴,六缸、八缸,四座、五座、七座,车型像菜单一样丰富。

3.0T L6涡轮增压发动机配48V轻混,全时四驱、空气悬架、360度全景影像、L2级辅助驾驶、四轮转向、全地形反馈系统,这些配置念下来比很多中型SUV的说明书还长。

内饰用料更不用说,13.7英寸全液晶仪表+13.1英寸中控大屏,英国之宝音响、半苯胺真皮、后排多媒体、HUD抬头显示,都像是为了抚慰“豪华车主脆弱的神经”而设计。

但这些加法,面对一张价格清单,终究还是成了“次要证据”。

理性一点说,这种暴跌其实早有“案发征兆”。

豪车圈从来不是风平浪静,一旦价格失去“底线”,市场反应比检察官还敏感。

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有驾

揽胜涨价,客户就像手里攥着一张彩票,却发现开奖那天奖池缩水。

再铁的粉丝,也会在落地价面前迟疑,毕竟没人愿意做“最后一个买单的冤大头”。

不过,舆论往往把销量下跌和产品力不足画等号,这其实是对“现场证据”的误判。

路虎揽胜还是那个大家伙,从城市到越野,从珠光宝气的会所到泥泞的山路,它的气场和豪华感都在。

只是车市的玩法变了。

十年前,百万级SUV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对手——如今,理想L9、蔚来ES8这些新能源新贵们,正悄悄改写“豪华”的定义。

你以为买的是一台揽胜,客户却说“为什么不选台有激光雷达,还能自动驾驶的国产车?”

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有驾

现实很无奈。

如果说揽胜以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王者”,现在得加一句:你得有钱、够果断、脾气还不能太好,不然看着价格一天一个样,真得练好心脏。

定价的心理博弈,有时候比选发动机排量还难,毕竟钱包厚度决定了大部分理性。

有意思的是,豪华车主群体的心思,往往比车型本身更复杂。

有的图面子,有的图性能,有的图气场,还有的纯粹是“老路虎粉丝”——可一旦发现隔壁老王买早了还能退钱,自己却成了高价接盘侠,这“豪华体验”瞬间就酸涩不少。

买揽胜像炒股,涨跌让人心跳加速,买到低点是幸运,买到高点则怨天尤人。

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有驾

再说一件小事。

前阵子,有朋友去看揽胜,销售顾问比以往更热情,试驾完还附送手冲咖啡一杯。

朋友问:“最近销量是不是有点凉?”销售笑得比咖啡还苦:“不是销量凉,是市场热得发烫,只是我们的定价有点‘中暑’。”我差点没忍住笑出来——现实就是这么幽默又讽刺,该降温的不降温,该涨价的涨得离谱。

说到这,还是得承认一点:揽胜不是不好,市场变了。

政策、价格、竞品,三板斧下去,谁都得挪一挪。

只是路虎揽胜这种“豪华符号”,在中国车市大江大河里,已经不是那艘独行的巨轮,更多像是停在港口的老船长,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是一批批新能源新船扬帆出海,面前是波澜不惊的海面,他在等一个风向。

如果让我做个理性的判断:路虎揽胜销量下滑,归根到底,还是价格这块“最后的石头”。

路虎揽胜十月销量下滑,减少超千台,仅售五百多辆-有驾

对大部分买家来说,百万级的SUV不是刚需,是情怀、是身份、是炫耀、是回忆。

但情怀和身份都得有个“合理的价格”作基础,这不是理性与感性的对抗,而是市场规律最朴素的体现。

回头想想,作为一名“车市旁观者”,有时候我也只能自嘲:职业病犯了,老爱拿放大镜看数字和逻辑,可真要站到客户的立场,恐怕也得骂一句“价格真坑人”。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哪怕是买路虎揽胜的人。

故事讲到这,总得留个尾巴。

你觉得,豪华SUV的价值,最终是由“产品力”决定,还是由市场的价格神经决定?

如果有一天,新能源品牌也能把气场、豪华和“价格感知”做得滴水不漏,路虎揽胜们还会不会在风雨中继续坚挺?

这可能是很多车企和消费者,都该琢磨的问题。

至于那台停在售楼处的揽胜,它会不会开走、挂出“待售”,或者继续在停车场晒太阳——也许,这才是中国豪车市场最真实的注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