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车联网服务已停机,请自购流量维持使用。” 9月11日,数十万哪吒汽车车主同时收到这条短信,导航失灵、远程控车失效、实时路况消失——曾经购车时承诺的“终身免费服务”化作泡影。这场因哪吒汽车拖欠供应商费用引发的停服风波,将新势力车企“重营销轻履约”的行业顽疾暴露无遗。
事件复盘:从“终身免费”到强制自购流量的服务断崖
联想懂的通信一纸声明揭开了停服真相: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长期拖欠车联网服务费用,经数月协商无果后,供应商选择断网止损。讽刺的是,解决方案竟是推出“哪吒车主流量保障计划”,要求车主自行付费续接服务。
车主面临的现实困境远比想象严重。夏季无法远程启动空调,导致车内温度高达50℃;导航系统停滞在断网前的位置,错过关键路口;甚至车辆异常报警功能失效,安全隐患陡增。这些本应包含在购车权益中的基础功能,突然成了需要“充值”才能解锁的增值服务。
矛盾转嫁:车企债务如何演变成车主“二次付费”?
事件暴露出新势力商业模式的三重悖论:
首先,债务纠纷的代价被转嫁给消费者。哪吒汽车与联想懂的的合同纠纷,本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最终却演变成车主需要自掏腰包“赎买”本已付费的服务。这种“车企欠费、用户埋单”的逻辑,彻底颠倒了商业契约的责任主体。
其次,“终身免费”承诺沦为文字游戏。购车时宣传的卖点,在实际执行中变成“车企存续期间免费”,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承诺即刻作废。这种缺乏保障的服务条款,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性营销。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信任崩塌。当蔚来、理想等品牌将车联网服务与车辆深度绑定时,哪吒事件让消费者意识到:所谓的智能网联功能,可能只是建立在沙丘上的城堡。
车联网时代避坑指南:消费者如何守护自身权益?
面对行业乱象,车主可采取三项实质性对策:
购车时务必要求厂商书面明确服务年限及终止条件,特别关注“企业破产”“股权变更”等极端情况下的服务延续方案。理想汽车等品牌将服务费计入车价的做法值得借鉴,至少能避免第三方断供风险。
现有哪吒车主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主张经营者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服务的违约责任。通过集体诉讼或消协投诉,要求车企继续履行承诺或折价补偿。
长期来看,选择技术架构更封闭的车企相对安全。例如特斯拉自建卫星通信备用通道,小鹏采用高通芯片内置基础功能,这类设计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结语:智能汽车不应是“付费订阅”的无底洞
当车联网从锦上添花变为刚需配置,其服务稳定性理应获得与安全气囊同等重要的法律保障。此次事件警示行业:必须建立服务费第三方托管机制,避免将用户置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火山口。对消费者而言,比“冰箱彩电”更值得关注的,是藏在用户协议第17款的服务连续性条款——毕竟在智能汽车时代,断网可能比没油更让人绝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