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

当我们聊起美国的汽车,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都是那种硬朗、直接的画面,比如福特野马或者雪佛兰科尔维特,它们动力十足,声音洪亮,代表着一种不受拘束的风格。

这些车确实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骄傲,在全球都有着大量的爱好者。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美国汽车市场也一样。

在那些成功的明星车型背后,其实还躺着一长串本应大放异彩,最后却没能获得成功的车型。

这些车有的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开起来却让人提不起精神;有的则是定位不清,让消费者不知道该把它当成什么车;还有的,则是被过高的定价和糟糕的可靠性拖垮了。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十款让人感到惋惜的美国跑车,看看它们究竟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我们先从一台很多人可能在租车公司见过的车说起,那就是克莱斯勒的赛百灵。

在2000年左右,这款车提供了轿车、双门轿跑和敞篷三种选择,尤其是敞篷版,看起来非常有范儿,价格也不算离谱。

当时,一台顶配的敞篷赛百灵售价大约两万七千美元,比以驾驶乐趣著称的马自达MX-5贵不了多少,但它多了两个后排座位,后备箱也更大,看起来似乎更实用、更适合家庭。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克莱斯勒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造一台大家都能买得起,既能耍帅又能兼顾日常的“乐趣之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这台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驾驶感受。

虽然挂着“跑车”的名头,但开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即便是选装了V6发动机的版本,动力输出也显得懒洋洋的,从静止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需要将近十秒钟,这个成绩在当时就已经很平庸了。

更糟糕的是它的操控,悬挂调校得非常软,转弯时车身晃动得厉害,感觉就像在开船,完全没有跑车应有的那种紧致和精准感。

再加上车内大量的廉价塑料件,让整台车的质感大打折扣。

所以,赛百灵最终没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梦想跑车,反而成了租车行的常客,一个只有外观、没有灵魂的样子货。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时间快进到2016年,别克品牌也想在敞篷车市场分一杯羹,于是他们从欧洲的兄弟品牌欧宝那里引进了一款名为Cascada的车型。

这款车的定位很清晰,主打舒适和优雅的欧式风情。

它的配置相当不错,有皮质座椅、自动空调、座椅加热,还有一个能在17秒内完成开合的电动软顶,看起来很有格调。

但美国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首先,它的动力系统是硬伤。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一台1.6升的涡轮增增压发动机,只有200马力,驱动这台不轻的敞篷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满载乘客或者上坡的时候,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会让人非常扫兴。

其次,它的内饰设计和车载技术在2016年那个时间点已经显得过时了。

中控台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键,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像苹果CarPlay这样的主流功能,直到它生命周期的末期才加入。

销量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在它销售的几年里,年销量从未突破八千辆,最后只能惨淡退市。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别克试图用欧洲的舒适牌来打动美国人,却忽略了美国跑车爱好者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是那种简单粗暴的性能和激情,而不是一台开起来四平八稳的“优雅代步车”。

同样在性能上栽了跟头的还有土星品牌的离子红线版。

从纸面上看,这台车相当有吸引力,它由通用汽车的性能部门调校,搭载一台2.0升机械增压发动机,能输出205马力,零百加速时间在6秒左右,性能不错。

它还有非常独特的“自杀式”对开门设计和专业的Recaro赛车座椅,看起来战斗范儿十足。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然而,它的短板同样致命。

土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看得见的性能参数上,却完全忽略了驾驶者每天都要接触的内饰。

车厢内部充斥着廉价的硬塑料,质感粗糙。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它的仪表盘设计,设计师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时速表和转速表放在了中控台的正中央,驾驶员想看一眼车辆信息,还得费力地把头转向右边,这种反人类的设计极大地影响了驾驶体验。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所以,尽管它跑得很快,但糟糕的内饰和奇怪的设计让它难以成为一款让人爱不释手的驾驶者之车。

接下来要说的这款车,可以说是“颜值即正义”的反面教材,它就是庞蒂亚克的Solstice。

这款车的外观设计绝对是顶级的,长长的车头,短小的车尾,加上流畅动感的车身曲线,让它看起来就像一台直接从设计图上走下来的概念车,回头率极高。

后期的GXP版本更是换装了260马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让它终于有了与美貌相匹配的性能。

然而,美丽是要付出代价的。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这台车为了追求极致的外观,牺牲了几乎所有的实用性。

它的车内空间非常狭小,后备箱小到几乎放不下一个背包。

那个手动的敞篷机构操作起来非常繁琐,每次打开或关闭都像是在完成一项复杂的工程。

再加上庞蒂亚克一贯不怎么讲究的内饰用料,使得这台车的美好只停留在了视觉层面。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它就像一位T台上的模特,远看惊艳,但真要和它朝夕相处,各种不便之处会让人抓狂。

最终,随着庞蒂亚克品牌的消失,Solstice也成了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只留下一声叹息。

谈到让人惋惜的车型,福特的雷鸟也必须拥有姓名。

“雷鸟”这个名字在福特的历史中分量极重。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2001年,福特决定复活这个传奇车型,试图重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辉煌。

在外形设计上,他们确实成功了,复古的风格和流畅的线条让这台车非常引人注目。

但问题在于,福特只学到了皮毛,没有领会精髓。

这台新时代的雷鸟本质上是一台舒适的巡航车,而不是一台犀利的跑车。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虽然它搭载了一台V8发动机,但近1.8吨的重量让它的加速感受并不刺激,操控也是软绵绵的,缺乏跑车应有的运动感。

更关键的是,它的价格非常昂贵,起售价就接近四万美元。

消费者花了这么多钱,买到的更多是一种情怀和一个漂亮的外壳,在性能和技术上却落后于时代。

福特想靠消费情怀来赚钱,结果发现,如今的消费者已经不那么好糊弄了。

同样在定位上感到迷茫的还有克莱斯勒的Crossfire。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这款车是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作时期的产物,它的底盘和动力系统很大程度上都来自奔驰的第一代SLK跑车。

它的外形设计非常大胆前卫,极具个性。

性能最强的SRT-6版本更是拥有330马力的机械增压发动机,性能十分强悍。

按理说,有奔驰的技术做背书,加上独特的设计,它应该会很受欢迎。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但它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它的内在是奔驰,但内饰用的却是奔驰淘汰下来的老旧零件,显得格格不入。

它的操控不错,但和纯粹的跑车比起来又少了些激情。

最让驾驶爱好者失望的是,性能最强的版本居然只提供自动变速箱。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这使得它既不像一台纯粹的跑车,也不像一台豪华的GT巡航车,定位模糊,价格却不低,最终只能在市场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如果说Crossfire是定位模糊,那雪佛兰的SSR简直就是身份错乱。

这台车你很难用一个词去定义它,它是一台皮卡,也是一台跑车,还是一台敞篷车。

雪佛兰的设计师大胆地将复古皮卡的造型、可伸缩的硬顶敞篷和一台大马力V8发动机缝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怪物”。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但这种创新并没有带来成功。

因为它基于SUV平台打造,车重超过两吨,开起来感觉非常笨重,完全没有跑车的灵活性。

虽然它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但沉重的身体拖累了它的性能。

论实用性,它那个小得可怜的“货斗”无法和真正的皮卡相提并论。

最终,这个大胆的实验成了一个叫好不叫座的怪胎,除了最初的新鲜感,市场并没有真正接纳它。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庞蒂亚克在2004年复活的GTO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这一次,他们为了走捷径,直接从通用汽车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霍顿那里拿来了一款轿跑车,换上GTO的标志就在美国销售。

从性能上讲,这台车绝对是一流的,后期的版本拥有400马力的V8发动机,动力极其凶猛。

但问题出在了它的外形上。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它看起来太普通、太低调了,就像一台普通的家用轿跑,完全没有老GTO那种充满力量感和攻击性的气场。

GTO的粉丝们想要的是一头能撕裂街道的猛兽,而庞蒂亚克给他们的却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它有GTO的力量,却没有GTO的灵魂,这种错位让很多忠实粉丝无法接受。

在新能源车刚刚兴起的年代,菲斯克Karma的出现惊艳了世界。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它拥有超跑一般的外观设计,美得不可方物,并且采用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混合动力系统。

然而,它就像一个早产的天才,虽然理念超前,但技术却不成熟。

超过2.4吨的体重让它的加速表现平平,与其外观严重不符。

更致命的是,它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质量控制问题和可靠性危机,让首批车主苦不堪言。

美国跑车遗憾榜!10款本应更强,却输给了现实-有驾

它是一款伟大的设计作品,却是一款失败的工业产品,最终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而草草收场。

最后要说的,是凯迪拉克的XLR。

这台车可以说是凯迪拉克冲击顶级跑车市场的一次野心勃勃的尝试。

它基于当时雪佛兰科尔维特的平台打造,拥有犀利的外观、豪华的内饰和强大的V8发动机。

它就像一台穿上了高级西装的科尔维特。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凯迪拉克给它定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顶配车型售价超过十万美元,直接与保时捷等欧洲豪强竞争。

但消费者发现,论纯粹的性能和驾驶乐趣,它比不过价格更低的科尔维特;论品牌底蕴和豪华体验,它又难以撼动德国对手的地位。

它被夹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最终销量惨淡,成了凯迪拉克一次昂贵的试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