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群修仙小说主角冲进了同一个副本,然后发现里面没宝物,只有一个不断缩小的毒圈。
所有人都在喊着颠覆,喊着智能,喊着未来,结果干的事儿就三样:降价,降价,还是他妈的降价。
就在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氛围里,丰田,这个车圈最像老干部的浓眉大眼选手,突然搞了个大新闻。不是发布了什么能飞的汽车,也不是搞了个续航三千公里的电池,而是拿它那个纯电车bZ5,咣一下,做了115项碰撞测试。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丰田是不是疯了?还是说,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具备了人传人属性?
这都什么年代了,大家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你那个自动驾驶能不能识别出来外星人,你丰田搁这儿卷碰撞测试?还是115项?这不纯纯的不务正业吗?就好像大家都在拼谁的法术更炫酷,谁能召唤雷电,谁能原地飞升,结果你默默地在那儿给自己叠甲。
叠的还是最厚的那种金钟罩铁布衫。
但你冷静下来想一想,诶,这事儿就变得魔幻起来了。
丰田这一手,不是不务正业,是直接不装了,摊牌了。它的潜台词是:你们接着卷你们的智能座舱,接着吹你们的自动驾驶,我不玩了。我作为一个传统的、保守的、甚至有点无聊的厂家,我就干一件事,把车这个铁壳子的最原始属性——安全,给你干到变态的程度。
全系标配9个安全气囊,从12万多的入门版到顶配,一个都不少。这在今天这个讲究“配置梯度”,入门版恨不得连轮子都给你减配一个的时代,简直是一股泥石流。你买我的车,不管高低配,命都是一样的值钱。就问你怕不怕?
还有那个电池包,搞得跟个军用压缩毛巾一样,看着不大,一碰就炸开五重防护,从结构到材料到监控,恨不得给电芯请个24小时贴身保镖。制动、转向这些要命的系统,全给你上了冗余备份。什么叫冗余备份?就是飞机上才玩儿的那套,一套系统坏了,另一套马上顶上。
这已经不是什么商业智慧了,这纯纯就是一种应激创伤反应。
我有时候觉得,很多车企的产品经理,可能连菜市场的混沌都没见过。他们想象中的驾驶场景,是车主穿着体面的西装,在空无一人的高架桥上,优雅地开启辅助驾驶,听着JBL音响,思考人生的意义。
但真实的驾驶场景是什么?
是你前面那辆五菱宏光,毫无征兆地一个甩尾;是你左边那个外卖小哥,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从车流里闪现;是十字路口突然窜出来一个逆行的老头乐,大爷看你的眼神,仿佛在说“年轻人,你不懂爱”。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妈的,这谁受得了!
在这种充满了混沌和不确定性的“道诡异仙”式马路上,你车里那个能看电影的大屏,那个能给你讲笑话的语音助手,能救你的命吗?不能。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能救你的,只有碰撞时不变形的A柱,和那多出来的几个气囊。
但能过,就是能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丰田比作一个练金钟罩的武林高手,好像有点侮辱武林高手了。它更像是一个被打怕了的幸存者,在末日废土里建起来的那个布满了铁丝网、探照灯和陷阱的堡垒。别人都在追求诗和远方,它在追求活着。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一个真的把车当成全家出行工具的人,对这种“偏执”是完全无法抗拒的。
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这车不够酷,智能化程度好像也没那么“遥遥领先”。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当你把老婆孩子都塞进车里,当你行驶在高速上,旁边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的时候,你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绝对不是你的车机能给你唱一首“机你太美”,而是这个铁盒子本身,足够硬。
硬,就是正义。
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徽,它代表了一种品牌玄学。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特斯拉也一样,它的用户买的也不是车,是一种硅谷的、未来的、马斯克式的信仰。
而丰田bZ5这一波操作,它试图建立的,是另一种信仰,一种更朴素、更原始的信仰——“安全教”。
教义很简单:外界都是危险的,马路就是黑暗森林,只有我的堡垒能让你活下去。这套逻辑,对于那些被各种智能驾驶“画饼”和电动车自燃新闻搞得精神衰弱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当所有人都飘在天上谈论“智能”这个形而上的概念时,丰田一头扎进地里,跟你聊“生存”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你跟他聊算力,他跟你聊物理。你跟他聊体验,他跟你聊生理。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怎么打?你降价,人家也降,而且降到12万多了,中型纯电SUV,还要啥自行车?你加配置,人家直接把安全配置拉满,告诉你这才是核心配置,其他的都是“花里胡哨”。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所以,自动驾驶的终点是什么?是行车记录仪和三者险。而bZ5,就是那个你买完保险之后,最想开的铁盒子。
它不是在参与竞争,它是在告诉所有人,当毒圈缩到最小的时候,那个血最厚、甲最硬的,才能笑到最后。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丰田选了成盒,一个刀枪不入的盒子。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