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辆心爱的摩托车,车况良好,保养得宜,里程才跑了12万公里,发动机都没大修过。 有一天,车管所的工作人员告诉你,它必须被强制报废,你能拿到手的补贴可能只有100元,甚至50元。 这不是玩笑,这是一些摩托车车主的真实经历。
他们感到惋惜和不公:“质量这么好,报废太可惜了! ” 这背后,是一项已经实施了十年之久的国家政策,摩托车强制报废标准。
根据2012年12月27日发布,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正三轮摩托车需要使用满12年,其他摩托车则需要使用满13年。 达到这个年限,车辆就应当被强制报废。
除了年限,法规还规定了其他必须强制报废的情况。 例如,车辆经过修理调整后,仍然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或者排放污染物、噪音经过处理后仍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摩托车,也同样面临强制报废的命运。 这意味着,即便你的车没到13年,如果长期不去年检,也会被系统自动“刷”掉。
政策也设定了引导报废的行驶里程参考:正三轮摩托车行驶10万公里,其他摩托车行驶12万公里。 请注意,这里是“引导报废”,到了这个里程,国家建议你报废,还不是强制性的。 强制性的那条线,牢牢划在了13年这个时间点上。
驾驶报废摩托车上路,后果很严重。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管部门会对车辆予以收缴,并强制报废。 对驾驶人则处以罚款,甚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具体到一些地方,比如吉林省,罚款金额高达二千元,并吊销驾驶人最高准驾车型的驾驶资格。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出于安全考虑。 报废车辆的技术状况已极不稳定,安全性极低,极易酿成道路交通事故。 轻则车辆抛锚、爆胎,重则制动失灵、车毁人亡。 而且这些车辆往往保险缺失,一旦发生事故,理赔困难,原车主还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办理摩托车报废手续,需要将车送到指定的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企业会出具回收证明,车主然后携带身份证、行驶证、车辆登记证书到车管所办理注销登记。
如果车辆已经灭失,车主也需要到场办理,出具书面承诺并承担法律责任。 交管部门也提醒车主,最好亲自办理,不要相信“中介”和“黄牛”。
关于报废补贴,这可能是让很多车主感到“心凉”的一点。 补贴金额与摩托车的排量、车龄以及地方政策密切相关,各地差异巨大。 排量越大、车龄越老,补贴通常会越多。 有的地方提前1年报废可领300元,提前5年以上能拿到600元。
也有人吐槽“提前报废反而倒贴钱”。 一位车主骑了近10年的国产摩托车,提前3年报废仅获得100元补贴。
全国摩托车保有量巨大,超过9000万辆,其中农村地区占比超过60%。 对于许多车主而言,一辆摩托车的成本可能在5000元左右,若使用满13年,年均成本不到400元;若提前报废,拿到的补贴可能连换条轮胎都不够。 这让他们觉得“一刀切”的13年强制报废政策并不合理。
让许多摩托车爱好者感到困惑的是,与汽车政策的对比。 私家车已经取消了强制报废年限,仅以60万公里作为引导报废的标准。
摩托车的使用强度通常远低于汽车,年均行驶里程约为汽车的三分之一,却有严格的13年年限限制。 这种差异被许多人视为“双标”,政策逻辑难以服众。
现行的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政策,其初衷是为了淘汰技术落后、安全隐患高的老旧车辆。 政策制定时,国产摩托车质量确实参差不齐。
时至今日,摩托车制造技术已经显著提升,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车型,其耐用性和可靠性都今非昔比。 许多车龄13年的摩托车机械状态依然良好,强制报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对于购买了昂贵大排量摩托车的车主来说,花费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却只有13年的使用权,这感觉就像是“高价租赁”,也引发了关于私人财产权保护的讨论。
行业与学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些争议和现实变化。 中国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等行业人士指出,可以通过实施严格、频繁的年检(例如加强排放、制动、车架检测)来替代强制报废,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保留车辆的使用权。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等人也提出,可以依据摩托车的低使用强度和长生命周期的特性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对低里程车辆延长报废年限,或根据排放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据报道,日本、欧美等国均无摩托车的强制报废年限,主要通过严格的定期检验来淘汰不合格车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