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蔚来产品矩阵图刷爆车圈,网友调侃“别人造车是打扑克,蔚来直接搬来了俄罗斯方块”。
从ET轿车打头阵,ES-EC双线包抄SUV,到专攻“带娃中产”的子品牌乐道、瞄准城市小白领的萤火虫,甚至2025年的80万旗舰车型都提前两年占坑,价格带从12万横跨到80万,堪称“车界全家桶”。
更绝的是,蔚来不光卖车。
换电站、超充桩、NIO Life周边甚至牛屋(NIO House)特饮都成了品牌“生态链”的一部分。
网友吐槽:“这是要用户从买车到喝咖啡,钱包每一分钱都得姓‘蔚来’?
”
蔚来这波操作看似霸气,但实则藏着三把“镰刀”:
第一刀:价格“无死角收割”。
12万的萤火虫和80万的旗舰,看似覆盖了所有消费群体,却让用户从“入门”开始就被套进品牌生态圈。
就像网友说的:“你以为买的是车,其实签的是终身会员协议。
”
第二刀:子品牌“套娃战术”。
乐道、萤火虫看似独立,但实则共享蔚来换电体系和技术。
一旦选了低价车型,未来升级换车大概率继续选蔚来——毕竟换电站的“沉没成本”摆在那儿。
第三刀:粉丝经济“情感绑架”。
蔚来的用户社群运营堪称“车圈饭圈化”教科书。
牛屋活动、用户信托以及事故后的“不离不弃”,让不少车主明明知道电池租赁是“分期收割”,却心甘情愿为信仰充值。
总之,蔌来的 “全家桶”策略表面上是商业版图的扩张,而内核却是对用户价值的深度捆绑。
当 car 企业不再满足于赚一次性的买车钱,而是要从充电、换电、周边甚至社交场景里持续 “收租”,我们究竟是迎来了更便利的汽车生活?
还是掉进了更精致的消费陷阱?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套打法,是行业创新还是收割套路?
点赞破千,下期深扒蔚来用户社群的 “粉圈化”真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