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这两天翻了下笔记,突然对卡罗拉这车有点感慨。咱先不说啥情怀,就是销量数据摆那儿呢——2025年8月,卡罗拉卖了7675辆。这个数字放5年前,差不多就是个低谷吗?不对,是惨烈的低谷。要知道2018年1月,卡罗拉刚好一个月能卖出4.6万辆左右,那个卖得顺顺的日子,真是让人怀念。
我记得去年跟修车店老板聊起这个事,他说:卡罗拉现在卖得少了,活儿也精了,买车的人都是懂行的。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挺真实。咱普通消费者买卡罗拉,可能还停留在买菜车的印象里,耐用、便宜、省油。可现在新能源车爆发,排排坐在滤芯、芯片、续航这些问题上,卡罗拉这种老派燃油车,简直是挨打的靶子。
这事想深了,咱把它和秦L比比看。卡罗拉入门版9.28万起步,秦L低配反倒只要8.5万左右,关键是秦L空间足,智能化配置还挺丰富,还有个啥EPA续航300多公里啥的,买家不上心都难。对比下来,卡罗拉就像是老大爷拿着老年代步车跟年轻人骑电动滑板比速度,硬刚是不可能赢的。别看卡罗拉价格比秦L还高点,实际体验和配置它可能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用户需求。
我前面说卡罗拉销量跌了就没救了,这话有点大了。我后来想不对,是市场和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卡罗拉没能够及时转型,没有跟上那种纯电化、智能化的狂潮。咱家的供应链也跟不上节奏——你别以为搞车只是设计发动机和底盘,比喻来说,搞车就像种苹果园,本来种的是老品种苹果,有天邻居家种了新品种,不光味道好,卖相还漂亮,苹果园就成了没人注意的老掉牙地儿。改新品种需要投入,也需要时间,卡罗拉显然是在等待中被甩开了。
销售那边一个朋友说,卡罗拉卖这么少,销售顾问都懒得介绍了。你想想,一个车型连推销都不积极了,难怪销量降这么快。这种局面在去年年底开始就能明显感受到,现在终于数据摆在眼前,心里还是会有点酸。
提个问题给你们,你们觉得卡罗拉放弃国内市场,是不是个明智选择?毕竟后续保养方便,零配件多,还是有人青睐燃油车的味道。但厂商眼下明显更看重新能源汽车领域,卡罗拉就这样被边缘化,或者就是提前被取代了?
说到保养,刚才提了一句零配件多,这确实是燃油车的优势。比如我去维修站看过,一辆卡罗拉的发动机小配件基本都能当天拿到,这个比起新势力电车动辄就得等个零件周转的局面,体验差太远了。只是这好处,能撑多久也是个问题。保守估算,燃油车零配件齐全,车主维修成本相比新能源车能便宜个10%-20%,但纯靠这个优势,销量下滑的趋势可是难以逆转。
哦,还想说一嘴,卡罗拉的智能化真心不敢恭维,放到2025年卖,连个中控大屏都显得寒酸。厂商不愿改?不太对,估计他们在等一个合适换代的时机,毕竟研发周期长,没有谁想花大钱砸到已经不受欢迎的车上。
这时候,就想起去年和朋友们聚会,聊到这个话题,其中一位中年车主抱怨说:买卡罗拉的朋友,现在心态都变了,过去省油,现在得看智能配置,看续航,不然开着不安心。其实这句真实,反映的是消费需求的转变,也解释了为什么卡罗拉销量没法回暖。销售顾问们听了,也只能无奈一笑。
顺带说个没细想过的猜测:卡罗拉在中国市场被新能源汽车碾压,除了技术落后,还有不小的文化因素,比如年轻人对买菜车这个称呼厌倦,想要更有个性的出行工具。这心理变化,厂家估计没完全摸清。
这让我又想,卡罗拉如果加快电动化步伐,是否能扭转局面?或者,未来三年内,是否存在销量回升的可能?说实话,我觉得机会渺茫,但可能性还是有的。只是不知道,丰田能不能给这个老牌传奇配上个真正的电动力心脏。
有位销售妹子曾告诉我,卡罗拉的客户更多的是家里里外外都是燃油车的老用户,换车惯没那么激进,这部分客户目前还在支撑着卡罗拉的销量。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群人也在流失。
有趣的是,卡罗拉在全球的定位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它不再是那个卖得最多、最亲民的买菜车,而是某种意义上变成了燃油车阵营的坚守者。品牌战略这件事,说白了还是烧钱的游戏,丰田肯定清楚这一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一个细节,刚才翻相册时无意中看到一张2015年我拍的卡罗拉尾标照片,那车当时月销三万多台,好像昨日的繁华。看着这个尾标,我忍不住想,曾经的王者,是不是只是时间在考验它的命运?或者,下一台让卡罗拉翻身的车型,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你们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