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魔幻。北京汽车,一个总感觉在打酱油的选手,突然掏出来个BJ30,一个方盒子。这玩意儿一出来,所有人都觉得眼熟,这不就是那个长城坦克300的青春版、拼多多版、精神续作版吗?但你一看价格,坏了菜了,起步价不到7万。这一下就把人给干沉默了。北京汽车这波操作,属于是典型的“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跟你们卷高端,我直接掀桌子,把价格打到地板上,就问你们怕不怕?
讲真,现在的车圈竞争,已经不是什么商业逻辑了,就是一场大型修仙真人秀,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别人还在老老实实打坐练气,研究怎么把丹药炼得更纯,北京汽车直接不走了,原地掏出一颗自爆金丹。我不好过,你们谁都别想活。这种打法,不是为了抢蛋糕,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师傅连人带厨房一起炸上天。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桌上的菜端走了,那BJ30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桌布揣兜里。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这不讲基本法啊。
这车最邪门的地方,就是它的空间。车长四米七三,轴距两米八二,这数据听着没啥,但实际效果是,我一个一米八的中年油腻男子坐进去,腿前面还能再塞进去一个灭火器。后备箱大到什么程度?大到你感觉可以把整个露营的摊子,包括邻居家的狗,都一起打包带走。这就是典型的“压缩毛巾”产品,看着不大,一泡水,嚯,撑满整个卫生间。它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的核心矛盾:什么都想要,但预算就那么点。你想要硬派的样子,给你;想要彩电冰箱大沙发,给你;想要省油,也给你。它把所有东西都缝合成一个“缝合怪”,但这个怪,偏偏就长在了用户的G点上。
内饰也很有意思,中控台和扶手都是软皮,快二十英寸的屏幕,看着挺唬人。这种配置放在十五万的车上,大家会说“嗯,还行”。但放在一个七万块的车上,性质就变了。这就好比你去沙县小吃,老板突然给你上了个米其林摆盘的蒸饺,你第一反应不是好吃,而是“老板你是不是疯了?”北京汽车就给你这种“老板疯了”的感觉。它在疯狂地告诉你,以前那些车企,到底在你身上赚了多少钱。
再说说那个混动。现在的新能源,本质上就是一场关于“充电焦虑”的P.T.S.D.治疗。BJ30这个混动,直接绕过了问题,它不跟你谈什么800V高压快充,不跟你聊诗和远方,它就告诉你:你加油就行,剩下的我来。简单,粗暴,有效。至于那个四驱,讲真,99%买这车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开着它去穿越无人区。这个四驱的真正应用场景,是让你在面对小区门口那个天坑一样的烂路时,心里有点底气;是让你在面对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时,能多一个转向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路况,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的四驱再牛逼,也得给大爷的演技让路。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北京汽车这帮产品经理,可能都是道诡异仙看多了,精神状态有点不稳定,但偏偏每次都能踩在用户的痛点上蹦迪。他们非常清楚,买这车的人是谁。不是那些在网上跟人对线三百回合的键盘车神,而是那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每天算着柴米油盐,想给老婆孩子一个更舒适的移动空间的普通人。他们不懂什么叫扭矩平台,不知道什么是双叉臂,他们只关心三件事:看着唬不唬人?坐着宽不宽敞?加油贵不贵?
这种用户画像,就决定了BJ30的产品逻辑:面子要给足,里子要夯实,价格要击穿。它不跟你玩品牌玄学,不像奔驰,车标就值二十万。它也不跟你搞信仰充值,不像特斯拉,车主感觉自己开的不是车,是通往马斯克脑回路的任意门。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他会觉得你在亵渎神灵。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BJ30的用户不吃这套。他们是绝对的实用主义者。你花最少的钱,能拿回最实在的玩意儿。说起来我昨天点了个外卖,三十块钱的猪脚饭,猪脚只有三块,气得我一晚上没睡好。这种背刺感,BJ30的用户可能永远体会不到。
当然,这车也不是完美的。底盘质感肯定没法跟专业的越野车比,开起来就是个城市SUV的底子。品牌力也约等于无,你开出去,没人会多看你一眼,更不会有姑娘因为你开BJ30而多给你一个微笑。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没有灵魂但极其好用的工具。妈的,要什么灵魂,好用就行了!它不会成为你的社交货币,不会让你在朋友圈里收获一堆点赞。
所以BJ30能火吗?它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抖音上的爆款,不会有粉丝为你跟人对线。但它会像你家楼下那个24小时便利店一样,你平时想不起来,但你需要一包烟或者一瓶水的时候,它永远都在。这种存在,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光环,来得踏实多了。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在预算夹缝里跳舞的普通人来说,生活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为了活着。就这么简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