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市的小米YU7改变了人们对国产中大型SUV的传统印象,谁能想到,“三分钟订单量破20万辆”竟然是真的。而在彼时之前,友商还在以“上市不到2天订单有几万”而大肆宣传,相形见绌的强烈反差让人难以接受。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发生在小米YU7发布的当天晚上,零跑汽车的掌门人朱江明前一秒还在为订单增长而沾沾自喜,下一秒就在为小米YU7“狂暴”的订单量感到压力倍增。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为何市面上的新能源中大型SUV都在主打家用和颜值,却唯独小米YU7火爆出圈?首先从价格来说,小米YU7起售价25.35万元,顶配32.99万元,和特斯拉Model Y价格接近,但入门款价格门槛更低。而作为比较,同级别标榜豪华的蔚来ES6起售价便高达33.8万元,阿维塔11起售价27.99万元,但有趣的是,包括Model Y在内的其它3款车型在体量上都没有小米YU7更具竞争力。作为参考,小米YU7定位中大型SUV,车长宽高分别对应4999x1996x1608mm,轴距3000mm。
同时有别于同级别竞品车型的短车身、高车顶设计,小米YU7充分利用掌握的大压铸技术将流线型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早在小米YU7上市之前,网上便大量流传着测试车的实拍视频和照片,结合实拍信息来看,隆起的前后肩线加之近50%的轮高比设计,都让这款车看起来像极了辨识度出众的FUV车型“法拉利Purosangue”,一眼望过去百万级的豪车气息确实很难让人不心动。
延续小米SU7“直觉美学”设计的基础上,小米YU7成功通过外观设计与豪华品牌形成视觉关联,并且在新产品上延续了一些品牌文化的传承,比如米字LED大灯、环形贯穿式LED尾灯组等等,快速建立起一个高端品牌形象。有市场调研结果显示,81%的订单用户因为外观选择了小米YU7,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达80%,他们对小米“感性先行”的设计理念保持高度认可。
不过有一说一,小米YU7并不是一个“观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的花瓶。虽说这款车的爆火离不开小米创始人雷军“先拉高用户期待再降价”的营销策略,但回归理性来看待,YU7性价比确实还可以。就拿售价25.35万元的入门款来说,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1万元,但配置装备更充实,例如激光雷达、800V快充平台等都有,外加6.6万真皮座椅、终身智驾服务等限时权益的配套,进一步强化了它的性价比感知。
除此之外,25.35万的标准版CLTC纯电续航出色,充满电可以行驶835km,并且可以使用800V高压平台,理论上15分钟就能补充620km续驶里程,相比特斯拉Model Y标准版(CLTC工况纯电续航593km)而言,续航优势更突出。在智能驾驶辅助层面,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Thor芯片,硬件参数对标同类高配车型,但定价更接地气。此外,针对家庭、女性用户场景,YU7还做了许多细节优化,全车拥有多达1970升的储物空间,并配有女性保护模式和晕车舒缓系统,精准覆盖了家庭用户和女性群体的需求。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核心卖点值得注意,小米YU7作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核心节点,不仅支持手机远程控制、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而且用户可通过小米生态提升生活体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另外,雷军个人IP与米粉社群的信任背书也是小米YU7成功的关键,有数据显示,YU7订单中有70%以上的用户为小米手机用户,生态联动提升了新车订单的转化率。
结语
不可否认,现在小米YU7面临着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标准版大概需要等待一年以上的时间),但用户对小米品牌信任度高,且锁单数据在18小时内突破24万台,这反映出市场对YU7的购车需求旺盛。而现在部分车企为了阻击小米YU7的市场热度,甚至主动提供转单补贴,此举反而助推了该车型的市场热度进一步上涨,反而强化了YU7的市场地位。大家觉得小米YU7的科技属性和豪车设计是不是它成功的关键,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互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