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成老赖创始人朱江明被限高

哎呀,各位老铁们,今天这瓜,那可真是又大又圆,还带着点儿让人心头一颤的苦涩味儿!

你说这造车新势力,一向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科技光环加身,创始人个个都恨不得顶着“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创业偶像标签。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秋高气爽、本该收获的季节,一记响雷突然就劈到了**零跑汽车**头上,直接把他们从云端拽进了泥潭里——**创始人朱江明**朱总,竟然被摁上了“**限制高消费**”的标签,而零跑汽车本身,更是成了“**失信被执行人**”!

这消息一出来,我当时就懵了,脑袋里嗡嗡作响,感觉像是听到了什么“奇迹”破灭的声音。

零跑汽车成老赖创始人朱江明被限高-有驾

零跑啊,那可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选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泥潭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点儿起色,甚至还冲刺过港股,一度被视为“黑马”般的存在。

结果呢?

一纸法院文书,把所有的光鲜都撕了个粉碎。

这感觉,就像是奥运选手刚跑完百米冲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告知成绩作废,还得罚款,甚至连头等舱都坐不了了,你说气不气人?

要说这事儿,真不是一天两天了。

零跑汽车成老赖创始人朱江明被限高-有驾

咱们扒拉一下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那白纸黑字的记录,清清楚楚写着:就在9月25号,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大手一挥,直接把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它那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给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案号都明明白白写着呢,(2025)粤0111执13502号,执行依据是(2023)粤0111民初25175号。

各位看官,注意这个时间点,2025年的案号,但执行依据是2023年的判决,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事儿是拖了又拖,拖到最后,才闹到了这个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可拼到最后,发现自己成了“老赖”,这滋味儿,啧啧。

更让人跌眼镜的是,朱江明朱总,这位**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也因为这事儿,被限制了高消费。

限制高消费啊,朋友们!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飞机头等舱、高铁一等座、星级酒店、高档娱乐场所,统统跟他说了拜拜。

甚至,买房买车、子女上私立学校,都可能受到影响。

这对于一个身家不菲的**造车新势力**老板来说,简直是颜面扫地,比丢了几个亿可能都让人难受。

毕竟,钱可以再赚,可这“失信”的帽子一旦戴上,那可不是说摘就能摘的。

那么,到底是为了哪笔钱,把零跑汽车和朱总逼到了这个份儿上呢?

细看之下,原来是凌跑汽车商贸欠了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一笔钱,具体金额是361.81万元。

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对于一个动辄融资几十亿、市值几百亿的汽车公司来说,360多万,说句不好听的,可能也就是个零头。

但这零头,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361.81万元里,包括租金41.6万元、购车款271.57万元、逾期付款违约金44.64万元、还有律师费4万元。

你看,这违约金和律师费加起来,都快赶上租金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首汽早就把这事儿摆上台面,该走的法律程序一步没落,该催的款一分没少催。

而且,法院判决要求凌跑汽车商贸在2024年6月27日前一次性支付。

可现在都9月了,还没付,这不是明摆着“不执行”嘛!

最关键的是,零跑汽车还对凌跑汽车商贸的这笔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划重点了啊,各位!

“连带责任”这四个字,在法律上分量可不轻。

这意味着,凌跑汽车商贸还不清,零跑汽车就得替它还。

这就像是亲兄弟犯了错,老大哥也得跟着挨板子。

这笔钱,虽然名义上是子公司欠的,但实际上,零跑汽车作为母公司,是跑不掉的。

这一下,不仅子公司的信用受损,连带着母公司的金字招牌也蒙上了一层灰。

除了钱的事儿,还有73台车要变更登记。

零跑汽车和凌跑汽车商贸在支付款项后三个月内,还得协助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把这73台车辆变更登记到凌跑汽车商贸名下,过户费由凌跑汽车商贸承担。

这73台车,显然不是小打小闹,很可能是租赁、销售或者合作中的大批量车辆。

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商业纠纷,或者说,零跑在与首汽的合作中,出现了什么裂痕?

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说到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天眼查一查,嚯,背景可不一般。

人家是首汽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首汽租赁,又是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最终的实控人,那可是北京市人民政府!

你看,这下事情就更复杂了。

和一家有**国资背景**的企业闹成这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可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这背后可能牵扯到更多层面的考量。

国企的执行力,那可是出了名的,一旦走上法律程序,那真是“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

这对于零跑汽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事儿一出,我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零跑汽车这些年的发展历程。

它曾经是新势力造车中的一股清流,创始人朱江明,一个技术出身的工程师,带着一股子“理工男”的执拗劲儿,坚持**全域自研**,从电池、电驱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什么都想自己搞定。

那时候,大家都在说,零跑是新势力里最“硬核”的,也是最“苦逼”的。

他们不像蔚来、小鹏那样有明星光环,也不像理想那样精准定位家庭用户,零跑似乎一直在寻求自己的独特路径。

朱总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造车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和毅力。

他曾说,要用技术改变世界,要让更多人开上智能电动车。

那时的零跑,就像一个充满梦想的少年,虽然资金不比头部玩家雄厚,但凭借着对技术的狂热和对成本的极致控制,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可现在呢?

这360万的债务,就像是马拉松跑到一半,突然被裁判吹了个技术犯规,直接罚下场,这滋味儿,谁受得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是零跑真的资金链紧张到连几百万都拿不出来,还是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把这笔钱放在眼里,觉得能拖就拖,结果踢到了铁板?

在**资本市场**上,一家上市公司,尤其是一家正在努力证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被贴上“失信”的标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供应链的合作,甚至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毕竟,谁愿意买一个“老赖”公司的车呢?

想当年,贾跃亭的乐视帝国崩塌,也是从一笔笔小小的债务开始,最终滚成了雪球。

虽然零跑汽车和乐视的情况不能简单类比,但这种“失信”的信号,无疑给整个**汽车行业观察**者敲响了警钟。

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哪怕是看起来再小的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这事儿一出,我倒是想起前些年足球圈里,有些俱乐部欠薪,欠着欠着,球员不干了,直接把俱乐部告上法庭,最后闹得球队解散,老板被限制出境。

你说,这跟零跑的境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