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万辆这个数字,是我在咖啡馆刷到的那一刻差点把杯子碰翻的原因——宇通又一次坐稳了头牌。
脑子里立马冒出画面:厂区门口挂着红布条,员工笑得像刚分完年终奖。
可这不是九十年代那种“只要开厂就能卖”的时代了,高铁、地铁、私家车早就三路夹击,把长途和短途市场切得七零八落,空气里都是竞争的火药味。
更让人挑眉的是,今年1-8月国内6米以上客车总销量竟然涨了9.46%。
有点像你以为考试题难到全班哭鼻子,结果平均分却蹭蹭往上走。
这背后,中通直接抢掉“三金龙”兄弟团的位置坐进亚军,这要是放在十年前说出来估计会被当成笑话。
当年的“一通三龙”,郑州宇通冲锋陷阵,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和苏州金龙并肩追赶,那架势跟武侠剧里的四大高手没两样。
如今中通抱着新能源的大旗一路狂奔,还顺利登上中国重汽的大船,从配角变成集团宠儿,这剧情比爽文还刺激。
苏州金龙本来是三兄弟里的优等生,今年却交出了6593辆,比去年少5.77%,成绩单一出来就是皱眉表情包。
而母公司厦门金龙反而挺争气,同期6314辆,同比增长11.18%,硬是在逆风中飞了一把;厦门金旅则略微低了一丢丢——5400辆,同比降0.79%,看似不痛不痒,但在这种拼命抢市场份额的时候,一丁点下滑都可能意味着利润蒸发。
福田欧辉今年的状态用一个字形容:猛!
5054辆,同比飙升30.63%。
北汽福田一直是商用车领域的全能型选手,从重卡到皮卡啥都有,现在连客车板块也跑赢行业平均增速,让人忍不住感叹,“啥都会做的人,总有一项能爆”。
安凯更狠,增长率49.59%,仅次于吉利远程。
4594辆,对别人来说只是个数字,但对安凯这种老字号,这是一次漂亮翻身,在新能源浪潮里还能保持速度,不只是底子硬,更是一种“不服输”的宣言。
比亚迪排第八,3281辆,同比增长8.93%,继续走自己的纯电独木桥路线,不拐弯;扬州亚星则显得疲态明显——2364辆,比去年少一些。
当年它可是能跟宇通掰手腕,如今被潍柴收购,也算找到了新靠山,只不过光环淡下来,人们提起更多的是怀旧,而不是数据。
榜单最后那个名字才是真正让我精神抖擞:吉利远程。
今年卖1772辆,同比暴涨187%!
唯一一个破百增长率,而且只做新能源。
如果回到五六年前,说吉利要玩商用尤其是客车,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摇头加笑声。
现在,他们不仅玩转,还杀进排行榜,用一种篮球外援首秀砍50分的方法搅局,让不少传统厂家开始夜里辗转反侧琢磨下一步怎么活。
这些数字冰冷,但每一行背后都有故事。
有些企业抓住政策红利+技术升级,比如中通和吉利,有些干脆去海外找机会,因为国内饱和度高,就像饭馆老板发现隔壁街没人吃饭,于是跑去另一个城市开店。
有品牌试探城乡公交、新能源旅游巴士这些细分赛道,你别觉得小众,小众往往才稳定赚钱。
但这是残酷淘汰赛,不适应、不调整产品结构,很快就会边缘化,被迫退出。
今年前十名里面还有四家的销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更别提那些没上榜的小厂,它们中的很多已经资金链绷紧或者产线停摆。
在这个行业,如果你的动力系统还停留在过去几年,那基本等于提前宣布退役。
未来几年,我们聊的不再是谁卖多少台,而是谁活下来并找到新玩法。
“一通三龙”的经典格局很可能彻底改写,到时候榜单上的陌生名字,会多到让老玩家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片场。
我特别好奇明年的黑马有没有机会杀进前三,也不排除某位曾经的大哥从巅峰跌落成观众席的一员。
这比赛才刚进入下半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谁会摔跤谁会超越,这种未知其实才是真正刺激观众神经的东西。
有人问我怎么看接下来这个市场,我只能说这是个需要肌肉力量也需要脑子灵活度的阶段。
技术储备不能断,市场嗅觉必须准,还要懂资本运作,否则哪怕今天站在领奖台,一年后也可能出现在新闻标题里的“衰落名单”。
每次看到这些数据,我心里的旁白都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你要么推动车轮,要么等着被碾。”
至于最终结局?
我们一起看戏,看谁笑到最后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