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奇瑞再联手!智界2.0要掀桌子,这回能复制问界神话吗?
刷到条行业消息,8月7号华为和奇瑞在深圳签了新协议——之前火过一阵的智界品牌,正式升级到2.0版本。这事儿可不止签个字这么简单,听说接下来要甩四张“王炸”:老款智界S7、R7要改头换面,全新大五座SUV R9要亮相,还有一款MPV(内部代号EHV)藏着掖着呢。更实在的是,双方专门成立了智界新能源公司,从造车到卖车再到售后全自己管;研发上砸了百亿,团队直接扩到5000人。
这消息一出来,朋友圈里做汽车媒体的老张立刻发了条状态:“问界当年靠华为光环杀出血路,智界2.0这是要抢蛋糕?”我也跟着翻了翻最近的行业数据——2024年问界全年卖了35万多台,在30万级新能源市场能排进前三,靠的就是华为的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打差异化。现在智界升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华为想把这套打法复制到和奇瑞的合作上。
不过复制归复制,能不能成还得看“真本事”。先说产品线,这次改款的S7和R7不是小打小闹。之前智界S7上市时,用户吐槽最多的就是内饰塑料感和车机偶发卡顿,听说这次改款专门找了奇瑞的工艺团队打磨细节,车机系统也升级到鸿蒙4.0,流畅度至少提了30%。至于新车型R9,定位大五座,尺寸对标理想L8,但价格可能下探到30万以内——这招够狠,毕竟理想L8起售价33万多,智界要是能把配置堆得更足,说不定能撬走一波家庭用户。
最关键的还是研发和团队。之前问界能快速迭代,靠的是华为几千人研发团队的持续输血。这次智界新能源公司独立运作,5000人团队里据说有60%是研发人员,华为派了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的大拿过去,奇瑞则负责制造和质量管控。有个在奇瑞工作多年的朋友跟我说:“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都知道,这批车是给‘华为合作款’造的,品控标准比以前严了两倍。”
不过市场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的。新能源赛道卷成这样,光靠“华为联名”可不够。去年就有某新品牌打着华为旗号出车,结果因为品控拉胯,三个月销量就跌没了。智界2.0要真站稳,得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定价得接地气,问界能火,30万-40万的价格带刚好卡着中产的需求,智界的新车型要是定价太飘,消费者未必买账;二是服务得跟上,之前有车主反映问界交付慢,智界现在强调“产销服一体化”,听说连充电网络都要和华为超充站打通,这一步要是走稳了,口碑能涨不少。
说到底,智界2.0能不能成,就看华为和奇瑞能不能把“1+1>2”的效应做出来。华为有技术、有用户认知,奇瑞有制造经验、有成本控制能力,两边要是能少点内耗,多点配合,复制问界的成功不是没可能。但要是像某些合作品牌那样,各自为政,那估计连汤都喝不上。
你觉得智界2.0这次能杀进新势力第一梯队吗?
市场不会说谎,产品力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注:文中合作细节、研发投入等数据来源于8月7日华为与奇瑞联合发布会实录;问界2024年销量数据参考乘联会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报告;用户反馈案例整理自汽车之家、懂车帝等平台真实车主评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