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DS 4.0首批交付传祺向往S9,192线激光雷达配骁遥电池,252公里纯电续航能撑过东北的冬天吗?
去年冬天有个朋友开着新能源车去哈尔滨,表显续航420公里,实际跑了不到180就趴窝了。宁德时代这次说骁遥电池能在零下40度启动,252公里纯电续航打几折?我估计能有个七成就不错了。传祺向往S9把这块电池装上去,算是押了个不小的赌注。
华为、宁德时代、传祺,这三家凑一块儿弄出个“黄金三角”。听起来挺热闹,可细想想,各怀心思的成分更大些。
192线激光雷达,城里好使郊区就不好说了
华为这套ADS 4.0系统,硬件配置确实给力。192线激光雷达搭配4D毫米波雷达,账面数据甩开一大票对手。但我更关心的是,遇上国道上突然冲出来的电动三轮,这套系统反应够不够快。
自动紧急避让听着挺科幻,实际路况可比测试场复杂多了。前两天还看见有人发视频,某品牌的智能驾驶在环岛差点绕晕了。向往S9要是真能在复杂路况下跑得稳当,那确实值得夸两句。
L3级自动驾驶这事儿,法规还没彻底放开呢,厂家就开始吆喝量产了。技术能不能落地是一回事,敢不敢用又是另一回事。高速上撒把让车自己跑,这个坎儿估计大部分人还得再犹豫几年。
无人代客泊车倒是个实在功能。机场停车场那个绕,找个车位能转半天。要是车能自己停好,回头手机一召唤就开过来,这钱花得不冤枉。
1200公里续航,听着美实际得分场景
向往S9的卖点之一就是综合续航破1200公里。这个数字怎么来的?纯电252公里,剩下的靠油。说白了还是个插混,只不过电池容量大点儿。
日常市区通勤,纯电够用,一个礼拜充一次电,算下来确实省钱。周末带家人去郊区玩,开增程模式,安静平顺。过年回老家跨省奔袭,切换到插混,高速服务区加个油就走,不用排队抢充电桩。
这套逻辑听起来挺完美,但实际用起来,三种模式来回切,系统判断准不准?切换过程顺不顺?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体验好坏。
快充30%-80%只需15分钟,前提是你能找到快充桩,而且充电桩没坏。传祺说自建加合作有120万个充电桩,听着不少,可铺开到全国就稀薄了。一线城市还行,三四线城市能不能保证覆盖,心里得打个问号。
六屏互联和零重力座椅,用得上还是看着爽
向往S9的座舱配置堆得挺猛。六屏互联、18点按摩、北美黑胡桃木内饰,看着确实有档次感。但这些东西,有多少是真需要,多少是为了撑场面?
按摩座椅这玩意儿,刚开始觉得挺新鲜,开了三个月基本就不碰了。除非是长途跑高速,不然谁会特意打开按摩功能?倒是零重力座椅的躺姿调节实用些,副驾能放倒到137度,后排休息确实舒服。
六块屏幕听着唬人,实际操作会不会手忙脚乱?中控屏管导航和车辆设置,仪表盘看速度和续航,HUD投影关键信息,后排吸顶屏给孩子看动画片。这么一分工,好像也说得通。就怕系统卡顿或者操作逻辑反人类,那再多的屏也白搭。
杜比全景声、22个扬声器,这套音响估计效果不会差。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能不能听出区别是个问题。可能更多时候,这些配置的意义在于给别人介绍时有话说。
抱上华为和宁德时代,算盘打得响不响
传祺这一招,说好听点叫资源整合,说难听点就是自己搞不定只能借力。智能驾驶找华为,电池找宁德时代,自己负责把车组装好。这种模式短期见效快,长期隐患也不小。
核心技术攥在别人手里,定价权就弱。华为哪天要是涨价或者优先供货给别家,传祺能有多大话语权?宁德时代的电池供不应求,传祺能不能保证稳定拿货?这些都是潜在风险。
不过换个角度看,市场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自己研发智驾系统,没个三五年拿不出成果,等技术成熟了市场早被别人占完了。传祺选择抱团,至少保证了产品能快速上市,先把销量做起来再说。
2024年传祺卖了41万辆,高端车型占比45%。这成绩不算差,但也说不上多出色。向往系列要是能在20-30万价格段站稳脚跟,给传祺打开高端市场的局面,那这个“黄金三角”也算没白搞。
20多万买个“巨头拼盘”,值不值自己掂量
向往S9的价格估计会落在25-30万区间。这个价位,能买到的选择不少。比亚迪汉、理想L7、问界M7,各有各的卖点。
传祺的优势在于三电一体的整合方案。华为智驾、宁德时代电池、自家的整车制造,听起来挺全面。劣势也明显,品牌力不如造车新势力能忽悠,技术又不像比亚迪那样自成体系。夹在中间有点尴尬。
要是冲着超长续航和智能驾驶去的,向往S9可以考虑。要是追求品牌溢价和保值率,估计还得再等等看市场反应。毕竟新车刚出来,实际使用中会暴露多少问题,现在谁也说不准。
我倒是挺想等车主群里有人提车了,借来开两天。看看这套“巨头拼盘”到底是真香还是凑合,跑一趟长途基本就心里有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