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

★ 布鲁塞尔奥迪工厂的门紧锁,工人们都走了,心里真不是滋味

你瞧,这会儿布鲁塞尔那奥迪工厂门一关,铁门像铁闸似的,紧紧合拢

7500个工人扛着行李,从车间出来,一个个脸色阴沉沉的,手里除了那封被裁的通知

你想,那场景真挺扎心的,工人们走得有点像放学回家的感觉

有人说,工厂关门就像断了家里的顶梁柱,很多人都心里暗暗嘀咕

毕竟,这些工人都在这里干了好多年

难得一回遇到这样的大变故

其实我也有点感触,平时在工厂门口见过几次他们,穿着蓝色工作服,忙忙碌碌的,突然一下子散了

就像我自己小时候家里遇到啥变故一样,心里那种说不出来的失落和焦虑

★ 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一片热火朝天,推土机咆哮,奥迪的“新生命”在这里破土而出

说到这儿

我就得给你讲讲咱们这边的事情了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你知道不,距离布鲁塞尔那么远,几万公里外,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推土机、工程车满地跑

那场面真是气势磅礴,感觉就像在拍电影一样

奥迪在这儿投资了46亿美元,建起了个崭新的工厂

这个工厂一落成,马上就能生产出不少新车

目标是靠这波“美国血”续命

其实我听说,奥迪的高管们都蠢蠢欲动,觉得这块“试金石”,要是能在美站稳脚跟

未来的路可能就宽广多了

你想,奥迪把赌注全押在这里

不就是想借着美国市场扭转局势

就像咱们乡下人打赌一样,拼个你死我活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 “生存”成了最大目标,欧洲车企纷纷出手,搬家搬到大西洋彼岸

你说这帮欧洲车子们

关税一刀刀砍下来,销量又一跌再跌

就像那老话说的“夹心饼”变成了“弃子”

你看得清楚,华盛顿那边的关税像个大刀,把欧洲车子砍得稀巴烂,2025年4月起,美国进口欧盟车要加税25%,后来又稍微“缓一缓”

奥迪的车型在墨西哥生产,然后出口到美国,这一波关税就让他们亏了超过6亿欧元

那可是个真金白银的数字

奔驰的利润率也从6.6%掉到5.1%,宝马就更厉害了,直接把售价提上去了,但消费者可不是傻瓜,自己车便宜两成

说白了,关税是明刀,割肉一样痛,销量下滑那是暗箭

一点点把他们射得稀巴烂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你知道不,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直接掉了15.5%,奔驰也跟着下滑,奥迪更惨

曾经撑起德系豪车全球销量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眼下变成了他们的“滑铁卢”

这场失速的戏码,正好给咱们中国的自主品牌带来了机会

你瞧瞧,咱们的国产车在高端市场的表现那叫一个猛涨,30万以上的车型里,国产品牌销量涨了210%

华为推出的自研智驾系统车型订单暴涨67%

反观BBA的新能源车,销量反而掉了12.3%,原本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提款机”

当下变成了“竞争对手的总部”

真是厉害了我的哥,变成了“倒打一耙”的故事

★ 奥迪赔了夫人又折兵,把赌桌搬到美国去,想靠“美式”续命

你说奥迪这个“破釜沉舟”的事儿

花了46亿,赌在了美国,眼看后院起火,前门还封死了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干脆把“赌桌”搬到美国去了

奥迪的CEO高德诺在内部会议上放话:“不去美国,就等着被中国车企干掉

”你说这话听着挺吓人的,但其实话里有话

美国这边给出的条件确实挺诱人的:只要你在美国本土搞生产,就能避开那15%的关税;还有,特朗普推的《通胀削减法案》还给每辆电动车补贴7500美元,再加上10%的减税

光这两项就能让他们回本不少

你想,倘若年产20万辆,补贴和税收就能帮他们挣回15亿,投进去还不算亏

所以奥迪选择在田纳西州建厂,可不是瞎胡闹

不过,说到底,“续命”这事儿

美国的政策风向变得比天气预报还快,特朗普嘴一张,关税能从15%直接升到30%,补贴政策说变就变,选举一到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政策就像翻书一样翻个面

工厂一建起来,工人咋招

美国工会都开口了,时薪42美元,比当地标准高出67%

再加上技术工人紧缺,去年特斯拉在柏林建厂那“延期梦”

最扎心的还在这儿,46亿美元不是小数目,靠奥迪自己掏出来

靠大众集团不断“输血”才能撑住

一旦销量再不起来,政策一变,这个“赌注”就变成了“沉没成本”

★ 欧洲大佬们都在搬家,欧洲产业链要跟着“跑远”

你想象一下

不少欧洲车企都在“集体出走”了

奔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新开了个GLC的生产线,宝马也在南卡罗来纳加紧扩建工厂,沃尔沃直接把中国的EX30从中国搬回比利时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避开高达147%的对美关税

这帮“欧洲三大巨头”,根本像约好了一样

可这步棋背后,也带走了不少欧洲的产业链:一迁,跟着走的就有300家供应商

欧洲本土可能少了五万个岗位

这还不止,欧盟一边喊着“到2035年禁售燃油车”,一边看着工厂一个个搬空,绿色转型的“标语”挂满墙,但实际操作上

这场“脱实向虚”的悲剧,真挺让人唏嘘的

★ “德系光环”慢慢褪色,技术差距在拉大

你要知道的事儿是,在中国市场

BBA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灯光下的王者”

以前人都说“德国工艺”,但眼下更多人说“中文算法”

你瞧,30-50万这个区间,43%的用户都开始优先考虑中国品牌

这变化,真是快得让人想不到

中国车企的新车迭代只要12个月,德系车还在用36个月的老套路,差了三倍的速度

华为的ADS 3.0系统,订单增长67%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反观奥迪的MLB Evo平台,连配置单都快找不到了

当“智能”成了新刚需,“机械”那点老物件就显得落伍了

★ 德企在中国“本地化”求生,但战略也在“收缩”

你别以为德系车企就真的放弃中国了

反而在技术层面开始“本地化”生存

奔驰拿出140亿人民币,在中国研发了三款专属的电动车,连GLE长轴距版也由中国团队设计

咯是百年老店第一次把设计权交给中国人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而宝马把沈阳研发中心变成了全球创新引擎,五代电池技术都从中国反哺到全球

可是在战略上,他们又开始“收缩战线”,比如奔驰推迟了原计划到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

改口说“新能源车最多只占一半”;奥迪也干脆取消了燃油车的停售时间表

意思就是,电动化不再那么香了

未来的汽车江湖:三国演义,谁笑到弄到最后

你想想,眼下的汽车产业,不再是“德美主导”

而变成了一场“你追我赶”的三国演义

北美那边,形成了“奥迪-大众-电池厂”的新工业集群;中国则靠智能化和本土供应链

将德国车企绑得死死的(比如宝马和Momenta合作自动驾驶)

欧洲车企“集体出走”,奥迪美国建厂续命,行业格局剧变-有驾

欧洲,只能像夹在中间的“小孩”

剩下的就只有环保标准基本上话了

可,光说环保、标准,救不了工厂,真要看的是“技术”

面对这些变局,德系车企的心思,不是“怎么扩张”

当那辆“美国产奥迪”驶下生产线的那一刻,德国汽车工业的神话已经变成了“全球转场”

这场“背水一战”,46亿的投入,不是要赢个啥

中国车企的秒表,从来没停过,谁能笑到弄到最后

恐怕还得看“谁能一直坚持跑下去”

毕竟,跑得快,未必就能赢,能跑得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