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

52.3万辆之后,上汽大众在2025年走进了“深耕细作”的新阶段

上周末刚好和修车的老马闲聊,他一边给我换机油,一边唠叨着:“你看现在合资品牌,卷得跟过年似的,但上汽大众今年有点不一样。”我听他这么一说,脑子里也回想起最近看到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上汽大众终端销量干到了52.3万辆,比去年还涨了2.3%。不是靠打骨折价,而是产品、技术、品牌这三路一起下功夫。

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有驾

成都车展那会儿,他们玩了一把“一口价”,不少人觉得是权宜之计。可到现在再看,这其实只是个开头。半年过去,感觉他们像变了个人,不急不躁地在油电两条线上扎根。我家小区楼下就停着好几辆朗逸和帕萨特,有时候碰见邻居遛狗,还能听到他们互相打趣:“十万出头买台省心的合资轿车,现在还得认准老牌子。”

燃油阵营里,朗逸依旧扛大旗——13.7万辆半年成绩单摆在那里。这种稳,不全靠惯性。邻居王叔有次吐槽,说以前总觉得合资就是贵,现在反倒觉得“性价比”被重新定义:价格差不多,但用起来顺手、省心才最重要。他家途观四年没怎么出过毛病,就是换刹车片的时候师傅提醒过一次,“别贪便宜去路边摊配件”。

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有驾

6月那波9.6万辆终端销量出来后,我表弟在群里发消息,说自己本来犹豫要不要等等新能源补贴政策,可看到燃油车型还是那么抢手,也就安心入手了帕萨特。他直言:“纯电还没完全适应,不过身边开ID系列的人越来越多。”

说到ID系列,那天试驾店员悄悄告诉我,今年ID.3出了个“聪明款”,还有GTX套件版,看中年轻用户和不同场景需求。有意思的是,这俩新版本都拿到了一级能效认证——朋友阿强专门研究了一下,说除了省电,还真感觉动力响应比早期版本更线性。

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有驾

智能化这块也是热闹非凡。我记得前段时间帮同事提凌渡L,她对那个语音助手赞不绝口。但她爸却嫌弃太花哨,只关心辅助驾驶系统高速巡航时到底安不安全。维修师傅小赵说,有些功能平时根本用不上,“但像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这些,你只要体验过一次,再回去开老款就觉着‘落伍’。”

其实市面上一堆炫技的新配置,但真让人念念不忘的往往是那些冷门实用项,比如带加热清洗喷嘴的雨刷器(冬天北方城市特别管用),或者主驾座椅通风功能(夏天暴晒后坐进去屁股不会烫)。有次群友聚会,还有人分享自己误以为胎压监测报警就是坏掉,其实只是气温骤降导致轮胎压力变化,小问题搞半天闹笑话。

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有驾

奥迪这一块今年突然高调起来。一位做二手豪华车生意的大哥跟我讲,以前总有人问上汽奥迪是不是正宗,现在A5L Sportback搭载华为智驾系统上市,他身边客户关注度明显提升。“原来买B级豪华只看进口或一汽生产,现在也开始琢磨国产智能化方案值不值。”而E5 Sportback则更像新势力风格,大屏交互很受年轻客户欢迎。有意思的是,有老司机反映这个大屏容易留指纹,每次擦完又脏,总结一句话:科技归科技,用起来还是细节决定舒适感。

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有驾

很多熟悉的大众车型正在变聪明,也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节奏。不再盲目追求无人驾驶,而是真正围绕日常使用场景做优化,比如城市拥堵时低速跟停、自助洗车模式等。这些细微变化,在朋友圈或微信群聊里偶尔冒出来的话题,都说明一个道理:大家需要的不一定是最酷炫的新鲜玩意儿,而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小升级。

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有驾

最后插播一个养护冷知识:最近发现不少老司机忽略定期检查空调滤芯,更换周期拉长后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导致异味滋生。修理厂的小刘建议,每隔一年最好检查一次,尤其南方潮湿地区,否则梅雨季节分分钟尴尬……

上汽大众年销52.3万辆后,2025年迎深耕细作新阶段-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