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星途ET5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5.99万元起,提供多样外观和丰富配置,开启智能电动新体验

11月13日,星途ET5刚刚开启预售,价格区间告诉我,最低预售价为15.99万元。这配置还挺丰富的,外观采用自然永恒之美理念,真的是挺讨巧的。圆润的线条让人觉得挺舒服,不像那些激进设计一看就觉得成本高。前脸的封闭式设计,配上贝壳状大灯,感觉就是科技感满满,特别是在夜间效果会不会特别炫?我没细想过,估计行驶中灯光的表现用料挺讲究的。

说到外观颜色,这车提供了五个版本,够用了。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是4780/1890/1725mm,轴距为2800mm。这个尺寸放在同价位SUV里不算特别大,但够用。身边朋友说,空间感其实挺重要的,毕竟老婆喜欢宽松,我倒是更关心后排和载物空间。

11月13日星途ET5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5.99万元起,提供多样外观和丰富配置,开启智能电动新体验-有驾

内饰方面,使用Welcome Home的理念,布局对称感人,颜色方面,暖阳米和沐光橙这两款看起来都很舒服。中控的三联屏,10.25英寸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大屏,再加上12.3英寸的副驾娱乐屏,感觉整车舱内科技气息浓厚。搭载高通骁龙8255芯片,支持秒速开机、飞屏操作,要不是我平时用安卓机感到挺惯的,我可能会觉得这科技配置很牛。

说起驾驶,猎鹰200和猎鹰700这两个配置,是不是得提前说一句——动力硬件算是亮点。猎鹰700还补充了地平线HSD和征程6P方案,硬件上的硬件,包括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堪比隐形的硬件配置。这样硬件放在一辆家用车上,是不是有点科幻车的感觉?硬件多了,维护和调试是不是也会跟着复杂点,但至少,硬件够专业。

动力方面,1.5T的增程系统,算是我见过那个级别少的了。热效率44.5%、最大功率115千瓦,这个比我想象中还要高点,毕竟技术进去点,能节省点油钱吧?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95千瓦、最大扭矩324牛·米)推车,0-100跑7.6秒,日常开着也能有点跑车范。估算百公里成本,油电混合,算下来也不算便宜,纯粹电续航210公里,实际用也得考虑城市堵车时电池耗得快。

11月13日星途ET5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5.99万元起,提供多样外观和丰富配置,开启智能电动新体验-有驾

电池嘛,我翻了翻笔记,32.66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绝对不是特别大,但用料还算可靠。虽然纯电续航只有210公里,但到谁还敢只靠纯电?我估计,最大的卖点还是长续航+增程组合,适合那些既想省油,又不喜欢焦虑续航的用户。

我还记得,上次跟修理厂的师傅聊,他说:这个车的零部件,除了电池,其他都挺成熟了。他也提醒我,别太指望它在高速上像特斯拉那样随叫随到。这个级别的车,养店的事儿也不少。

说到价格,预售区间15.99到17.49万,不知道怎么觉得有点高。和同级别对比,比如尚界的车——我那朋友说,这价格跟尚界重叠了,其实他早就觉得奇瑞这些年怎么啦,洞察我也认同,开车的人都知道,像奇瑞这几年走在后面,设计和技术提升还不够快。

11月13日星途ET5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5.99万元起,提供多样外观和丰富配置,开启智能电动新体验-有驾

造型就凉了一大半,是多数同行的看法。说白了,外观设计不够吃眼,很多人觉得这车像是个路人甲,没什么特别的亮点。虎8才九万多起,现在这价格预售还在认价格,是不是在试探市场反应?我猜厂家再多放个两万,正式售卖时价格就要上去了——立帖为证。

我也试图分析,或者说猜测,像这样一款车,起步价只能比12万左右的车贵点,实在是凉凉了。尤其是在这个价格段,消费者会考虑很多,比如性价比、品牌认知度……再加上,购买门槛的心理因素。

有没有想过,很多人其实喜欢实用多点的车?比如它的空间、动力,甚至维修方便度。总结得说,虽然这车配置看起来挺高大上,但落到实处,能不能走心才是关键。毕竟,车这个东西,开几年下来,最关心的还是耐用和维护成本。

11月13日星途ET5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5.99万元起,提供多样外观和丰富配置,开启智能电动新体验-有驾

对了,我还挺好奇:这个市场上,能真正拼得过特斯拉和蔚来的,除了价格,更多是用户体验?还是硬件硬实力?不过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手机里的照片,看到一辆车主的朋友圈里晒的照片,他说:用了两天,燃油箱都还没怎么动。我心里就嘀咕,这是不是说明油耗效率还不错?还是大家都在用智能电动在关键点避开价格战?你们觉得,一辆车的智能部分,到底能带来多大差别?

这个市场,变化快得让我有点晕。你们对预售价15.99万起的星途ET5怎么看?是不是还得等正式上市后,看它能不能真逆袭?还是说,这就是个试水的策略,告诉市场:我们在,不怕你们激烈竞争。

11月13日星途ET5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5.99万元起,提供多样外观和丰富配置,开启智能电动新体验-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