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驰裁员3万人的消息一出来,简直震撼了汽车圈,大家都在议论:这不是每个人心中的“豪车梦”吗?
怎么突然就开始这么大动作裁员了,还一个人赔50万欧元,感觉像是“挥金如土”搞大事。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企业经营不善、人员太多才被动裁掉一批,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变化,更是奔驰自身的转型阵痛。
现在的汽车圈说白了就是两个大趋势:电动化和智能化。
谁抓住了这两个风口,谁就能活得滋润。
反过来说,谁在这方面落后了,哪怕曾经是“王者”,也有可能被赶下王座。
奔驰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前靠着燃油车特别是S级、E级这些高端轿车SUV,稳居第一梯队,现在风向一转,电动化成主流,奔驰立马就显得没那么光鲜了。
要说裁员的核心原因,其实就是电动化投入太大,见效太慢,成本压顶,再加上燃油车业务越来越不好做,管理层又不够灵活,搞得整体业绩越来越吃紧。
这下只能下狠手,裁掉冗余人员,甚至还得“花钱请走”一些老管理层,把位置腾出来给更懂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团队。
奔驰现在最尴尬的地方就是,电动化这条路走得特别烧钱。
大家都知道,造电动车不是把发动机换成电池那么简单,涉及到底盘、动力、电控、智能化一堆新东西。
一辆电动车的研发成本,比传统燃油车高出一大截。
奔驰这些年在电动化上投了不少钱,财报里研发费用年年涨,但纯电动车的销量就是起不来。
不用看别的,光是EQ系列卖得有多惨就知道了。
你说投入了钱,销量上不去,现金流压力就越来越大,企业就只能“开源节流”,人力成本是最直接的刀下目标。
所以裁员就是为了省钱,腾出预算来继续砸电动化,否则转型根本没法往下推。
燃油车这块也不乐观,奔驰的利润其实一直靠这些老款豪车撑着,但现在燃油车卖不动了,利润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一方面,宝马、奥迪这些老对手拼命推新款,甚至在智能化上比奔驰还快;另一方面,全球各地排放标准越来越严,奔驰要花巨资改发动机、搞环保,卖一辆车赚的钱还没以前多了。
燃油车销量一滑坡,生产线和销售团队自然就“人满为患”,以前三百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两百人,多出来的就只能裁掉。
再加上奔驰不是那种“家族小厂”,全球员工薪酬开销占了运营成本三分之一以上,裁员真的就是“立竿见影”省钱。
说到管理层问题,其实很多老牌企业都有类似毛病。
层级多,决策慢,遇到新技术新趋势,反应就是跟不上。
奔驰这些年电动化的产品落地速度,跟特斯拉、蔚来这种新势力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人家特斯拉两年一新车,奔驰拖拖拉拉搞个新款得三四年,经常内部各种讨论、修改意见,结果市场早变了,产品还没出来。
裁员里资深管理层占了不少比例,赔偿特别高,说白了就是“花钱买速度”,赶紧让新团队上来,别再拖泥带水了。
说到底,奔驰现在的问题还是卡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块。
燃油车是老本,撑着利润,但风口已经过去了。
电动化是新增长点,但产品力没提上来,销量上不去。
智能化更是短板,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消费者买电动车看的就是车机、自动驾驶这些功能,奔驰偏偏还在追赶阶段。
举个例子,特斯拉早就能在城市道路自动驾驶了,奔驰的辅助驾驶功能只能在高速用,你说现在的消费者谁还愿意花更多钱买“功能更少”的奔驰呢?
再看车机系统,奔驰的MBUX速度慢、语音功能少,连控制家里灯都做不到,这些小细节对年轻用户来说就是硬伤。
市场调查显示,30%本来考虑买奔驰电车的人,最后冲着智能化配置买了别家,这损失有多大可想而知。
市场份额被抢走就更明显了。
欧洲是奔驰的老家,但现在特斯拉和宝马抢得最凶,Model Y卖得飞起,奔驰连前十都进不了。
宝马的纯电车型比奔驰便宜,续航还长,用户当然更愿意买宝马。
奔驰在欧洲高端市场份额一年掉了4个百分点,基本全被特斯拉和宝马分了。
北美市场更不用说,特斯拉一家独大,奔驰的EQ系列基本没人买,连燃油车的份额也被宝马、特斯拉分走了。
以前奔驰S级在北美是标杆,现在份额只剩一半。
最要命的是中国市场,本土新势力崛起,蔚来、理想、小鹏这些品牌在高端电车、智能化服务上做得特别强。
理想L9销量压过奔驰GLE,蔚来的服务体验、智能化配置直接吊打奔驰,用户更愿意买国货。
奔驰在中国高端市场份额两年掉了6个百分点,蔚来、理想拿走了绝大多数。
可以说,奔驰的“光环”已经被后起之秀和老对手分食得差不多了。
所以说,这次裁员不是奔驰临时起意,更不是简单的“优化人员”。
实际上是被行业环境逼得没办法,只能“刮骨疗毒”,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瘦身,把资源集中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
但裁员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如果产品力、技术力上不去,哪怕把成本砍得再低,市场份额还是要被继续蚕食。
其实,这事儿给所有传统汽车企业提了个醒。
过去靠燃油车、品牌光环就能混得风生水起的日子真的过去了。
现在拼的是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
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电动化、智能化,这不仅仅是噱头,谁能让用户用得顺手、体验好,谁就能赢得市场。
奔驰要想翻身,必须在这两块下狠功夫,尤其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和智能化体验,不能再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了。
续航得靠谱,智能化得“接地气”,车机系统、自动驾驶都得真正用得好用得稳,价格还得有竞争力,否则只会继续被“新势力”和特斯拉这些对手分走客户。
再说一句,奔驰作为百年品牌,底子还是有的,不至于一夜之间就垮掉,但转型期的阵痛肯定是避不开的。
如果接下来一两年还是没什么突破,电动化还在原地踏步,智能化还被人家甩开,那“高端豪车第一品牌”的位置迟早要让出来。
大家看到,奔驰这几年已经开始把一些高层换成科技公司、新势力出身的人,就是想赶速度、求突破,但企业文化和决策习惯改变起来没那么快,这种转型到底能不能成功还得看接下来怎么发力。
总的来说,奔驰裁员3万人、赔大钱的背后,是整个汽车行业“新旧交替”的大浪潮。
谁能抓住潮流,谁就能站到新一波浪口上。
奔驰现在就是被逼着加速转型,看看能不能把电动化、智能化做起来,重新找回市场竞争力。
如果做不起来,那就只能眼看着市场份额继续被抢走,品牌光环逐渐褪色。
对于奔驰来说,接下来的一两年是生死攸关的“窗口期”——能不能顶住压力、实现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决定了这家百年老厂还能不能继续辉煌下去。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也是一次大洗牌,以后谁做得好,谁就是“新王者”,不管你历史多悠久、品牌多响亮,只有跟上时代才能活下去。
总之,奔驰的裁员不是终点,而是转型路上的阵痛。
能不能真正转型成功,就看它在技术、产品和用户体验上能不能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了。
否则,当年大家心里的“梦中情车”,也可能就变成了历史回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