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

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迎来关键突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宣布量产成本下降40%,续航里程全面突破1000公里。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10GWh级别的出货量,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 这场电池技术革命正重塑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主流车型续航普遍突破800公里,1000公里以上车型成为高端市场标配。

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有驾

在技术突破方面,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传统液态锂电池的2-3倍。 宁德时代在CES展上宣布固态电池量产成本下降40%,枝晶穿刺等核心难题已解决。 国轩高科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式贯通,其“金石”全固态电池中试样品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50Wh/kg。 比亚迪推出的“星际”车型搭载刀片固态电池,续航里程高达1200公里,在零下30度极寒环境下续航仅缩水8%。

快充效率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蔚来ET9实现1100公里续航和10分钟充电80%的超快充速度。 丰田、三星SDI推出了支持超高压(800V以上)平台的固态电池,适配高端车型。 800V高压平台与双枪超充技术的配套普及,正推动“超充时代”的到来。

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有驾

安全性方面,固态电解质因其不可燃特性,杜绝了漏液和热失控风险,实验室针刺测试零起火。 德尔股份的固态电池已经通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以及锂电池国际航运和陆运所需的UN38.3认证。

多家企业披露了其量产时间表。 宁德时代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比亚迪方面称,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露,目前公司已量产360Wh/kg的半固态动力电池,正在开发全尺寸全固态电芯,预计2027年装车。

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有驾

宝马集团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测试车型在慕尼黑正式启动道路实测。 国轩高科生产的金石全固态电池封装与集成系统(PACK)已完成初步开发应用工作,并开启装车路测。 半固态电池已在多款车型上装车应用,例如东风岚图、智己L6已装车半固态电池。

技术路线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 主流路线包括氧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和聚合物电解质。 硫化物路线被认为最具潜力,因其离子电导率高,柔韧性好,是主流厂商重点布局的方向。 氧化物路线化学稳定性强,易于产业化。 聚合物路线则易于量产,但电化学窗口较窄。

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有驾

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主要攻关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路线。 国轩高科则对其“金石”全固态电池采用了硫化物体系。 比亚迪在聚合物电解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企业采用复合路线(如硫化物+卤化物或氧化物+聚合物),以弥补单一材料缺陷。

在产业化方面,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2025年出货量预计突破10GWh,成为主流。 全固态电池方面,丰田、宁德时代计划2027-2028年小批量上车,能量密度目标达500Wh/kg。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批量量产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2030年规模化应用,其固态电池业务营收占比已升至12%(2025年Q1)。

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有驾

成本方面,规模化生产正推动固态电池成本下降。 宁德时代预测,2025年固态电池成本降至1.2元/Wh,较传统三元锂电池低15%。 有分析指出,全固态电池当前成本约为液态电池的4-5倍(约$500/kWh),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材料降本来突破。

固态电池的应用版图正从新能源汽车拓展至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及电动两轮车等新兴领域。 孚能科技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目前已获得多方认可和送样,预计今年年内量产,有望率先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商业化。 南都电源推出了783Ah超大容量储能固态电池,循环寿命达10000次以上,可满足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需求。

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有驾

政策端也在持续加码支持。 工信部发布了《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推动制定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推出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 国家发改委将固态电池纳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予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

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领域展现出信心。 新能源ETF近月净申购80亿元,融资余额周增25%,资金集中在材料环节。 电池ETF近3月份额增长1050万份。 上游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新型负极材料(如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以及相关的干法电极设备、等静压设备等产业链环节都受到了关注并有相应布局。

成本下降40%+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迎大突破,这些公司已抢先布局-有驾

全球竞争格局中,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优势,2025年固态电池产能占比将达65%。 日韩企业如丰田、三星SDI聚焦高性能技术,但成本较高。 欧美企业如Solid Power、QuantumScape则推动硫化物路线,依赖与车企的合作。

尽管前景广阔,固态电池仍面临产业化挑战。 电解质材料的界面稳定性、规模化生产的良品率控制,以及回收体系构建等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上,当前固态电池工艺尚未成熟,亟须解决固态电解质的离子输运机制、锂枝晶生长机制和多场耦合下的失效失控机制等核心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