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折翼,擎天柱跪地!2公斤稀土卡死铃木特斯拉

最近大家可能都在聊汽车,聊手机,聊各种高科技。

但有个事儿,可能很多人没太注意,那就是这些我们天天离不开的东西,它们的生产命脉,可能就系在一种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实际上无处不在的材料上——稀土。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活生生地给我们上了一课,告诉我们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重要。

事情的起因,是中国在2025年4月宣布,要对其中7类稀土相关的材料和技术加强出口管理。

雨燕折翼,擎天柱跪地!2公斤稀土卡死铃木特斯拉-有驾

这个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可能很多人觉得就是个普通的贸易新闻,没什么大不了。

可没想到,才过了短短两个月,连锁反应就来了,而且来得又快又猛,让全世界都看傻了眼。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日本的铃木汽车。

铃木这个牌子,咱们都熟悉,造小车很有一套,经济耐用。

可就是这么一个百年老厂,突然就宣布部分生产线停工了。

大家就纳闷了,好端端的怎么就停了呢?

一打听才知道,问题出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小零件厂。

这家厂子给铃木提供一种关键的传感器,而造这个传感器,需要一种叫“钆”的稀土金属。

就因为从中国进口的这区区几公斤“钆”到不了位,这家厂子就交不出货,铃木的生产线就得停摆。

你看,一个价值千亿的汽车帝国,就被这几公斤的材料给绊倒了,听着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如果说铃木的事只是个开胃菜,那美国特斯拉遇到的麻烦,可就是一道硬菜了。

雨燕折翼,擎天柱跪地!2公斤稀土卡死铃木特斯拉-有驾

马斯克一直在炫耀他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说这是未来的方向。

结果呢,这个代表未来的机器人,现在连顺利量产都成了问题。

原因一模一样,机器人的关节要想活动得那么灵活、那么精准,全靠里头那些高性能的小电机,而这些小电机的核心,就是用稀土造的永磁体。

原料一断供,别说让机器人干活了,能稳稳当当站住都费劲。

这还没完,《华尔街日报》还曝了个猛料,说一辆特斯拉汽车,对稀土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比如,刮雨器的电机里,需要0.2克;调节座位的电机里,需要1.7克。

别小看这零点几克,少了一点,这车就装不起来,出不了厂。

据说马斯克本人都急了,亲自跑来中国希望能谈个特殊的配额,但最后没谈成。

这事儿就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现代工业,尤其是尖端制造业,它的根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就能让整个大厦动摇。

这一下,欧美的汽车巨头们是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这才发现,过去几十年里引以为傲的“全球化供应链”,说白了就是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但这些篮子,最终都得从一个地方提货。

雨燕折翼,擎天柱跪地!2公斤稀土卡死铃木特斯拉-有驾

于是,他们开始想各种办法自救,结果闹出了不少笑话。

比如德国的奔驰,家大业大,搞了个很激进的方案,说要把电机里的稀土用量砍掉40%。

听起来很厉害,对吧?

可实际一操作,问题就来了。

供应商那边透露,为了省那点稀土,新的电机设计牺牲了散热性能,导致电机工作起来特别容易“发烧”,温度过高。

最后没办法,三万辆刚下线的新车,只能灰溜溜地召回,面子和里子都亏大了。

德国的另一家豪车品牌宝马,走了另一条路,他们投入巨资研发“无稀土电机”。

工程师们熬了无数个通宵,样品总算是做出来了。

可拉到路上跑一圈,大家心都凉了。

充满电,续航里程比原来少了整整12%。

现在买电动车的人,最关心的就是续航,你这一下子少了几十公里,消费者能答应吗?

雨燕折翼,擎天柱跪地!2公斤稀土卡死铃木特斯拉-有驾

这不等于自己骗自己嘛。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还是印度。

印度也想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一看稀土被管起来了,就想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印度确实有稀土矿,但问题是,他们矿的品质不行,提炼技术也跟不上。

硬着头皮上马生产线,结果造出来的东西性能差了一大截不说,还因为工艺太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重金属超标,最后被自己的环保部门给叫停了。

这一通折腾,啥也没捞着,还惹了一身骚。

就在西方企业手忙脚乱的时候,一些指责的声音也冒了出来,说中国这是在搞“霸权”。

这话听着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他们自己搞的那个《瓦森纳协定》,限制向中国出口各种高科技产品和技术,那个清单列出来,比我们这次管制的项目要多出好几倍。

只许自己限制别人,不许别人管理自家的资源,这个道理到哪儿也说不通。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看看中国的做法,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要把谁的路堵死,而是在建立一套新的、更公平的规矩。

雨燕折翼,擎天柱跪地!2公斤稀土卡死铃木特斯拉-有驾

你看,对美国的福特公司,我们给了三个月的临时许可,但不是白给的,条件是福特要分享他们在电机节能方面的技术。

这叫有来有往,你想用我的资源,可以,拿你的技术来换,大家平等合作。

对于德国、韩国这些合作比较深的伙伴,我们开了“绿色通道”,保证他们的供应。

但同样有规矩,所有稀土材料,从矿山出来到最后用在产品上,整个过程都要能查得到,清清楚楚。

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在中间囤积居奇,把价格炒上天,也是为了保证这些宝贵的资源,都用在正经的高科技生产上,而不是被浪费掉。

企业的反应是最真实的。

嘴上说着要“搬走”,要“脱钩”,但身体却很诚实。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德国博世,二话不说,就把最新的电机生产线整个搬到了中国武汉。

特斯拉更直接,在上海的研发中心一口气招聘了200名稀土和电机领域的工程师。

这意思很明显,他们知道,未来要想在电动汽车领域继续领跑,离不开中国的资源,更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和人才。

说到底,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贸易博弈,更要看到这背后的代价。

雨燕折翼,擎天柱跪地!2公斤稀土卡死铃木特斯拉-有驾

很多人可能没见过江西赣州那些稀土矿区的样子,那些山体被化学品侵蚀得光秃秃,留下的矿坑就像地球的伤疤。

当地的老乡说得最朴实:“以前我们卖一吨稀土的钱,连治理半亩被污染的土地都不够。”我们是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才换来了今天在稀土领域的地位。

现在,我们想用更环保、更科学的方式来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这难道不应该吗?

反观有些西方公司,比如澳大利亚的莱纳斯矿业,因为把废水直接排进大海,被罚了好几次还是照样排。

美国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光是处理污水一项,就占了全部成本的三成。

到底谁更在乎环境,一比较就很清楚了。

这场风波,也让全世界看清了两件事。

第一,所谓的“全球化供应链坚不可摧”是个神话。

事实证明,这个链条可能因为几公斤的材料就断掉。

第二,“技术优势能摆平一切”也是个神话。

德国最顶尖的实验室,花了大力气搞出来的无稀土电机,性能还是比不过中国现有的产品。

反倒是特斯拉在上海的研发团队,用新技术开发出了复合磁体,稀土用量减少了15%,电机的动力反而还增强了8%。

所以说,这根本不是为了“卡脖子”,而是用市场和规则的力量,逼着全世界的产业一起进步,一起去寻找更高效、更环保的发展路径。

看到现在国外那些高官为了稀土配额急得团团转的样子,我们也会想起很多年前,我们为了买一台先进的光刻机,到处求人、看人脸色的日子。

时代确实不一样了,现在,是时候让大家都在一个公平的规则下,好好地对话和竞争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