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败诉被判赔17万!

#热点观察家#

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败诉被判赔17万!

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败诉被判赔17万!-有驾

2025年7月1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站上特斯拉展车车顶维权的河南张女士,因侵犯特斯拉名誉权被判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同时,被认定为事件策划者的自媒体人封某需向特斯拉道歉并赔偿25万元。至此,这场历时四年多的法律纠纷尘埃落定。

事件回溯至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媒体日,张女士身着印有“刹车失灵”字样的T恤,登上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呼维权口号,引发全网关注。当日,上海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其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同行车主李某被行政警告。此后,特斯拉以名誉权受侵犯为由提起诉讼,指控张女士在无证据情况下传播“刹车失灵”言论,导致其品牌声誉受损。司法评估显示,该事件直接造成特斯拉超1.7亿元订单损失及数千万元商誉折损。

法院审理认为,张女士在未提供车辆存在质量问题的直接证据、且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原因为“未保持安全车距”的情况下,通过极端方式传播“刹车失灵”信息,构成对特斯拉名誉权的侵犯。判决强调,张女士在庭审中承认“刹车失灵”系主观判断,且始终未申请司法鉴定,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二审法院进一步指出,封某作为事件组织者,长期在社交媒体贬损特斯拉,其行为叠加车展事件影响,加重了特斯拉的商誉损害。

判决结果公布后,张女士回应称,名誉权纠纷与产品质量纠纷属于不同法律范畴,目前有关数据完整性和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仍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审理中。她表示“个人和企业打官司是长久战,4年只是开始”,暗示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特斯拉则通过官方渠道回应称,尊重法院判决,坚持以合法方式解决争议,但拒绝接受不实指控。

法律专家分析指出,此案为消费者维权划定了清晰边界:维权需以事实为依据,极端方式不仅难以获得法律支持,还可能因侵犯企业权益承担责任。同时,案件也暴露了特斯拉早期处理纠纷时的强硬态度,如高管曾称“不妥协是新产品发展必经过程”,这种回应方式客观上加剧了矛盾升级。相比之下,国内车企建立的快速响应机制(如提供代步车、24小时技术支持)更值得借鉴,既能降低维权事件负面影响,也有助于维护消费者信任。

值得关注的是,在张女士维权事件后,国内发生的多起“特斯拉刹车失灵”指控均被司法鉴定排除车辆故障,事故原因多指向驾驶员操作或外部因素。这一事实进一步凸显了法律程序在还原真相中的关键作用。正如法院判决所述,“法律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但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任何指控都需通过合法途径验证。

随着二审判决生效,这场轰动一时的维权事件在法律层面暂告段落,但留给社会的思考仍在继续。它不仅警示消费者维权需依法而行,也提醒企业面对质疑时应秉持更开放的沟通态度。正如车顶的脚印终将被擦去,法治社会的规则意识却在争议中愈发清晰——唯有事实与法律,才是化解矛盾的终极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