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身边聊车的话题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以前朋友聚会,要是谁说自己提了辆奔驰、宝马,那肯定是一群人围过去看,摸摸车标,问问价格,别提多有面子了。
可现在呢,饭桌上聊得火热的,很可能是谁家刚提了问界M9,在车里用投影仪看电影有多爽;或者是谁抢到了小米SU7,那个颜色等了多久;再不然就是讨论比亚迪的新技术,一箱油真能跑两千公里是真是假。
这种变化来得特别快,就好像我们熟悉的那个汽车市场,一夜之间换了人间。
这可不是咱们凭空感觉,而是实打实的数字摆在眼前,让人看了都得咂摸一下滋味。
就拿刚过去的这个七月份来说,车市的销量数据一出来,简直比三伏天的太阳还烫手。
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得提的就是比亚迪,这家企业七月份一个月就卖了34万多辆车。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有点抽象,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
一个月30天,平均下来每天就要卖掉一万一千多台,这相当于每小时就有将近五百台比亚迪被人开走,平均下来不到八秒钟就成交一辆。
工厂里的生产线估计得是连轴转,才能跟得上这个速度。
这已经不能叫生产汽车了,简直就像是往全国各地批发汽车,而且从几万块钱的代步小车,到上百万的豪华越野,各种价位的都有,总有一款能对上你的胃口。
过去那些合资品牌,比如丰田、大众,一直靠着皮实耐用、价格适中占领市场,现在面对比亚迪这种全方位的产品覆盖,压力可想而知。
如果说比亚迪是靠着庞大的产品线和惊人的产量,从低到高通吃市场,那华为参与的鸿蒙智行,就是在高端市场上打出了一片天。
七月份,鸿蒙智行旗下的所有车型,一共交付了将近四万八千辆。
这个数字的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贵。
你看看问界M9,平均售价都在五十万以上,对标的可是奔驰宝马的顶级SUV;还有问界M7,也是三十万级别的热门车,抢的就是奥迪Q5、宝马X3这些传统豪华车的客户。
这四万八千台车,可以说每一台都是从过去被BBA牢牢把控的高端市场里硬生生抢过来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以前那么多人认准的BBA,现在好像没那么香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普通人买车的想法变了。
过去买车,很多人看重的是“面子”,车头那个标,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
开出去别人一看,就知道这车不便宜。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重“里子”,也就是这车开起来、用起来到底舒不舒服,方不方便。
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朋友前年还在纠结是买宝马5系还是奔驰E级,今年直接提了辆国产新势力的车。
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得特别实在:“以前花几十万买个车,是买给别人看的,现在是买给自己享受的。我花同样的钱,买个传统豪车,车机系统卡得不行,语音助手也笨笨的,除了那个牌子响亮,实际体验并不算顶级。现在我买国产车,车里有大屏幕、有冰箱,座椅能按摩还能躺平,开在路上辅助驾驶还能帮我分担不少精力,这钱花得才叫值。”
他这番话,说出了现在很多人的心声。
大家不再单纯为了一个车标去支付高昂的品牌溢价,而是更关心实实在在的体验。
比如,你的车机系统用起来顺不顺畅,能不能像手机一样随便下应用?
你的智能驾驶功能好不好用,在堵车或者跑高速的时候能不能让你省点心?
在这些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智能化方案,确实做得比很多合资甚至进口品牌要好。
这就好比你用惯了智能手机,再让你回头去用以前那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式手机,你肯定会觉得不适应。
汽车也是一个道理,当科技带来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成为一种习惯后,就很难再回去了。
而且,华为的打法也很有意思。
它自己不直接下场造一整台车,而是选择和不同的汽车厂合作,比如和赛力斯合作了“问界”,和奇瑞合作了“智界”,和北汽合作了“享界”。
这种模式说白了,就是华为提供最核心的“大脑”,也就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些软件和技术,而传统车企则提供成熟的生产制造能力,也就是“身体”。
强强联合,组成一个个新的品牌去市场上竞争。
这套打法的好处是,可以很快地推出各种不同定位的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你看,华为那边已经放出话来,说今年下半年要一口气上十一款新车,目标是每个月卖出十万台。
这个野心和速度,确实让对手感到害怕。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进步。
不再是某一家公司单打独斗,而是一整条产业链都在集体向上突破。
从电池、电机,到芯片、软件,再到整车制造,我们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本土化体系。
市场份额的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现在国产汽车品牌在国内的销量,已经基本能和所有合资、进口品牌平分秋色了,甚至在一些大城市,国产新能源车的能见度已经超过了合资车。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国产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华为的“界”字辈里,目前也是问界一枝独秀,其他的兄弟品牌还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跟上。
但正是这种你追我赶的“内卷”,才逼着所有厂家不断拿出更好的技术、更低的价格和更贴心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这种竞争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选择多了,性价比高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所以,现在再看马路上越来越多的比亚迪、问界、理想、小鹏,心里头的感觉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国产车便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豪感。
这波七月份的销量数据,就像一个信号弹,告诉所有人,中国汽车的时代,真的来了。
下次您要是准备买车,不妨也去国产车的店里多转转、多试试,别再只盯着那几个老牌子了,说不定,您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