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宋Pro DM-i四连杆底盘+133km续航版来了,15万插混SUV市场这回有人要睡不着觉
上个月陪朋友去4S店提车,他那台老款宋Pro DM-i刚开出停车场,我就听见后排传来“咚”的一声——过减速带的时候,悬架把震动几乎原封不动地送进了车厢。朋友尴尬地笑笑:“习惯就好,反正省油。”当时我就在想,这车要是底盘能再扎实点,销量估计还能往上窜一截。
没想到比亚迪这次真把刀子动到了底盘上。四连杆独立悬架,这配置以前多见于二三十万的车型,现在直接下放到宋Pro这个价位段。道理其实不复杂,老款那套三连杆结构,就像三条腿的板凳,支撑是够了,但想精细控制车轮姿态就力不从心。现在多一根连杆,车轮在颠簸路面上的运动轨迹控制得更精准,过弯时后轮也能更踏实地贴住地面。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在连接处用了液压衬套替代传统橡胶件。这东西的作用,就是把路面那些细碎的跳动在传进车厢之前先过滤掉大半。有位同事前两天试驾回来,说他媳妇原来晕车挺严重,这次坐后排居然能安稳睡觉。底盘的提升带来的改变,可能试驾十分钟感觉不明显,但跑上三五千公里,差距就出来了。
动力系统倒是保持了稳定,还是那套1.5L发动机配电机的组合。第五代DM技术把热效率做到了41%,在插混领域已经算是头部水平。市区通勤的时候,发动机启动频率很低,基本就是当电车在开。即便电量耗光进入馈电状态,油耗大概也就四升多,比普通1.6T燃油车省了快一半。
这次新增的133公里续航版本,填补得挺巧妙。原来75公里版本适合每天通勤距离短的,115公里版本给用车频率高的家庭,现在中间再补个133公里的选择,基本把各种使用场景都覆盖了。实际跑下来,城市路况打个八折算,也能有一百出头的续航。住在郊区每天进城上班的人,三天充一次电就够用,加油站都可以忘记在哪了。
内饰的怀挡设计,刚开始我还觉得是个噱头。但真正用起来才发现,中控台那块地方腾出来之后,实用性提升不止一点半点。放手机、钥匙、零钱包都方便,特别是有娃的家庭,妈妈接送孩子时手里经常拿着奶瓶水杯,这时候不用腾手去摸档杆,省心不少。而且“下拨前进、上拨后退”的逻辑,用两天就能形成习惯,完全不存在适应问题。
前脸那个主动闭合格栅,看着不起眼,实际作用不小。跑高速的时候格栅关闭减少风阻,市区走走停停发动机需要散热时又自动打开,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北方的朋友可能感触更深,冬天暖风来得比以前快了好几分钟,就是因为这套系统帮助发动机更快升温。
静音方面的提升,坐进车里就能察觉。车门、地板这些地方加了不少吸音材料,四个车窗也都换成了夹层玻璃。时速八九十的时候,车内正常音量说话完全没问题。上周末带着老婆孩子跑长途,小家伙在后排睡了三个多小时,连风噪都没吵醒他。
那块15.6英寸的大屏开机只要两秒多,导航、听歌、刷短视频都很流畅。语音控制也挺聪明,后排乘客说句“有点冷”,系统就自动把后区空调温度调高。不过说实话,有些功能我到现在都没摸透,可能是年纪大了,跟不上这些新东西的节奏。
价格方面官方还没公布,但根据以往的定价策略,应该不会有太大浮动。考虑到这次升级的诚意,特别是底盘和静音这两块的投入,性价比或许会更突出。如果你正好在考虑十五万左右的插混SUV,等正式上市后不妨去店里坐坐试试,有些东西光看参数是感觉不出来的。
开了这么多年车,我最看重的还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底盘扎不扎实、隔音做得细不细、日常用起来顺不顺手。宋Pro DM-i这次在这些方面确实下了功夫,虽然不至于说脱胎换骨,但该补的课都补上了。至于值不值得买,还得看你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预算。反正我身边已经有好几个朋友在等它上市,这大概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