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商战,却比商战更血腥!当小米YU7以18小时锁单24万台的纪录震撼车圈时,一场围绕订单的“围猎行动”已悄然打响——蔚来销售蹲守竞品群私聊挖人,黄牛将订单炒至2万元天价,而车主们被迫在“等一年提车”和“倒戈补贴”间艰难抉择。这场中国车市罕见的订单争夺战,彻底撕开了新能源竞争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一、车企“截胡”战术:刀刀见血,直击小米软肋!
定金报销:赤裸裸的价格战
蔚来:凭小米YU7锁单凭证,购买蔚来全系车型直补5000元;选乐道车型补贴5000元(需店长审批),萤火虫车型补2000元。
阿维塔/极氪:车价抵扣或赠等值积分,销售甚至主动致电锁单用户:“退订?我教您操作!”。
鸿蒙智行:智界S7/R7可报销定金,但问界车型除外(部分地区门店却私下开放)。
精准狙击:从线上到线下的“猎杀”。
销售化身“情报员”,潜伏小米汽车论坛、竞品群,定向私聊犹豫用户;
门店设“小米客户专场”,推出“一周提车”承诺,直戳YU7交付痛点;
广告系统精准推送:搜索过“YU7测评”的用户,下一秒即收到竞品限时优惠。
二、黄牛狂欢:订单倒卖狂飙2万,交付周期催生灰色产业链!
“提车权”金融化:闲鱼上YU7订单标价最高2万元,黄牛专收“准现车”版(锁单2万,1-5周交付),转手溢价400%。
租赁灰色市场:首批车主出租YU7日租达1.5万元/天,宣称“可试驾、拍视频、蹭流量”。
小米反制:限购政策(每人仅1单)、改配窗口(7月6日开放),仍难阻黄牛用虚拟地址/程序抢单。
三、产能困局:24万订单压垮小米,交付地狱已至!
工厂产能告急:
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二期7月投产(同15万辆),但24万锁单量已透支至2027年;
标准版交付需53-56周,用户怒嘲:“现在下单,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信任危机爆发:
杭州用户俞女士控诉销售承诺“年底提车”,锁单后却显示52周交付,因超购置税免征期(2025年底截止)或损失1.5万元,市场监管已介入。
四、行业暗战:为什么车企死磕小米用户?
流量红利收割:YU7订单中70%为首次购车用户,品牌忠诚度低,转化成本远低于开发新客。
时间差博弈:小米用户锁单后7天犹豫期是黄金窗口,焦虑值最高、决策最脆弱。
扼杀新王崛起:YU7剑指特斯拉Model Y(定价低1万,续航多116公里),传统车企绝不容忍第二个“价格屠夫”。
业内专家张君毅点破本质:“截胡的本质是存量用户争夺战——谁抢到犹豫期用户,谁就活下去。”
五、消费者警示:馅饼还是陷阱?
车企“补贴狂欢”背后暗藏风险:
文字游戏:阿维塔称“报销定金”,却需捆绑购买万元充电桩;
权益缩水:极氪积分兑换限制多,实际价值打七折;
冲动买单:为早提车选非首选车型,售后维权无门。
律师提醒:“一切口头承诺需写入合同!否则‘补贴’可能成空头支票。”
尾声:雷军的反击与行业生死赌局!
7月2日晚,雷军紧急加播直面争议:“产能已在拼命爬坡!”同时小米启动三期工厂建设(北京亦庄地块竞得),并放风武汉、上海新基地计划。
战争的终局,早已超越一款车的胜负:
若小米突破产能地狱,中国将诞生首个“科技生态造车巨头”;
若截胡战术成功,车企收割的不仅是订单,更是用户对国产新势力的信心。
“这不是抢订单,而是抢未来。” —— 一位供应链人士的深夜感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