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最近在韩国市场放了个不大不小的消息:纯电版iX2正式开卖,6470万韩元的价格折合人民币32万,算上政府补贴还能再减1万。
这个数字放在国内电动车市场,就像往火锅里扔了颗花椒——不算重磅炸弹,但足够让人眉头一挑。
先看看这车的基本盘。
iX2本质上就是现款X2的电动版本,封闭式格栅配上菱格纹装饰,远看像戴了副金属口罩。
溜背造型倒是和燃油版一脉相承,红色刹车卡钳配同色后视镜,属于宝马运动套件的标准操作。
内饰那块10.25英寸加10.7英寸的双联屏,去年在宝马新车上已经见怪不怪,倒是韩国版标配的哈曼卡顿音响和抬头显示,算是给这个价位撑了撑场面。
动力数据就有点意思了。
前置单电机204马力,百公里加速8.6秒,这个成绩放在三十万级别的电动车里,相当于田径场上穿皮鞋跑步——不算差,但肯定不是冲着破纪录去的。
64.7度的电池组,韩国标准下350公里续航,快充半小时能从10%充到80%。
这个续航数字要是放在两年前还算体面,现在国产电动车动辄500公里起步的行情下,就显得有些局促。
价格对比才是真正的戏肉。
国内在售的燃油版X2指导价31.69万起,和韩国电动版几乎持平。
但看看隔壁奔驰的电动车型,EQA在国内卖32万,续航619公里;奥迪Q4 e-tron更狠,28.99万起跳,续航605公里。
更别说国产阵营里那些20万出头就能买到500公里续航的选手。
宝马这个定价策略,让人想起菜市场里坚持不降价的老字号——底气来自品牌,但顾客买不买账是另一回事。
韩国市场对进口电动车向来宽容。
政府补贴后30万出头的价格,配上宝马标,销量应该不会太难看。
但要是原封不动引进国内,情况就微妙了。
现在国内电动车市场就像一锅煮沸的粥,比亚迪带着“汉”系列横冲直撞,蔚来理想在高端市场扎营寨,特斯拉时不时降价搅局。
宝马iX2这个续航和定价,很容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有个细节值得玩味。
宝马给韩国市场的是eDrive20版本,也就是单电机低功率款。
按照宝马的命名惯例,后面很可能还有xDrive30这样的双电机高配版。
但问题是,就算上了双电机,续航这个硬伤还是绕不过去。
现在电动车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品牌溢价的空间正在被技术参数一点点挤压。
燃油版X2今年2月刚在国内完成换代,电动版却迟迟没有动静。
宝马中国的犹豫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亲眼目睹过ix3上市后被迫降价七万的惨痛教训。
现在国内电动车市场就像高手过招,每季度都有新技术亮相,贸然出牌很容易被后手反制。
但拖得太久也不行,隔壁奔驰奥迪的电动车都已经在展厅里摆了大半年。
说到竞争对手,smart精灵3用16万的价格就实现了500公里续航,虽然品牌力不如宝马,但价格差出一辆飞度的距离。
奔驰EQB顶着三叉星徽标,续航比iX2多出近一倍。
更别说那些造车新势力,个个都把智能驾驶和续航里程写在广告最显眼的位置。
宝马要是还端着架子,很容易被当成电动化浪潮里的守旧派。
不过话说回来,宝马的底盘调校和操控口碑还在。
iX2虽然续航不占优,但驾驶质感应该能保持品牌一贯水准。
问题是现在电动车消费者有多少人还在乎“操控”这个玄学指标?
大部分人更关心周末能不能开着去郊外打个来回,或者冬天开暖风会不会续航直接腰斩。
宝马现在就像个转型中的老牌酒楼,既想保持招牌菜的水准,又不得不跟着市场做新派料理。
iX2在韩国试水可以理解,毕竟那里进口车溢价高,市场也没国内这么卷。
但要想在中国复刻这个策略,恐怕得先问问国产电动车军团答不答应。
电动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续航数字就像手机跑分,消费者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宝马要是真把350公里续航的车卖到三十万,估计展厅里的销售顾问得准备好三寸不烂之舌。
毕竟现在花这个价钱,买家完全可以在国产品牌里挑个续航翻倍的选手,顺便还能省下几万块改装费。
最后说个冷知识:宝马iX2的整备质量比燃油版重了300公斤,相当于常年背着四个成年人在跑。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204马力只能跑出8.6秒的加速——电动车省了油钱,但没省下健身房的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