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2026款现代途胜要来了这个消息,本身就非常魔幻。
在这个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不是在掀桌子,就是在掀自己天灵盖的中国车圈,突然冒出来一个主打“精致”、“舒适”、“实用”的选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感觉就像两军交战,这边炮火连天,那边修仙的飞剑都快打出火星子了,结果现代老师迈着优雅的步伐,端着一杯手冲咖啡走上战场,说,朋友,先别打了,要不看看我这个PPT的字体是不是很优雅?
这已经不是不务正业了,这是从另一个宇宙来的。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好的黑暗森林呢?怎么混进来一个开茶话会的?
核心问题就出在这里,当下的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它压根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竞争环境,它是一个修罗场,是一个大型的“道诡异仙”现场。大家比的不是谁的产品更好,而是谁更颠,谁更不要命。你降价两万,我就敢降三万还送全套家电;你搞800V,我就敢预研固态电池;你吹城市NOA,我就敢说我的车能自己去考驾照。
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吃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看途胜这款车,就会发现它的每一个优点,都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
比如说动力,2.5升自吸发动机,187匹马力,零百加速8.8秒。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沉默了,然后打开了外卖软件,给自己点了一碗猪脚饭压压惊。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在城市里见缝插针,偶尔还要在高速上跟大货车斗智斗勇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数字,内心是有点崩溃的。
8.8秒是什么概念?就是在红绿灯路口,你地板油起步,隔壁车道买菜大爷的老头乐都能给你一个不屑的眼神,然后先你一步到达下一个路口。这已经不是佛系了,这是直接遁入空门了。现代这次,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做个移动的沙发,一个四轮情绪避难所,谁爱快谁快去,我只想安安静静地从A点挪到B点。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刚拿驾照那会儿开我爸那辆破桑塔纳,每次上高架并线都像是一场俄罗斯轮盘赌,惊险又刺激。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快乐真的很纯粹。
然后他们会告诉你,内饰好啊,设计现代啊,用料扎实啊,还有一块12.3寸的大屏幕。是是是,都挺好。但这就像什么?这就像一个压缩毛巾,看起来包装精致,泡到水里也就那么回事。在2024年的中国市场,大屏、好内饰,这是一个基础题,不是附加题。你把一个及格线的东西当成核心卖点,这本身就是一种顶级的行为艺术。
大家都在卷800V,卷激光雷达,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到最后恨不得在车里给你修个三室一厅。你搁这儿卷屏幕尺寸和用料手感?这好比人家都在研究怎么造高达了,你还在沾沾自-喜自己把AK47的木头枪托换成了昂贵的花梨木。有用吗?当然有用。但格局真的不大。同行看了也得傻,然后默默地给自家的销售培训手册上加上一句:“你看,还有人活在上个世纪。”
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现代比喻成一个还在用算盘的老会计,可能有点刻薄了。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
整个市场的逻辑已经变了,从“我有什么,我卖你什么”,变成了“你要什么,我甚至可以把我没有的都给你”。用户已经被惯坏了,他们要的是既要又要还要。你不能只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你要提供一个梦想。而途胜提供的这个梦想,恕我直言,有点过于朴实了。它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工科男,在你面前详细地介绍自己身体健康、作息规律、无不良嗜好,而隔壁的渣男已经开着法拉利带着姑娘去兜风了。
你很好,但抱歉,爱情这玩意儿,它不讲道理。买车也一样。
所以,这套玩法在欧美市场可能还行得通,那边换车周期长,用户心态平和,大家还停留在“车只是个工具”的认知层面。但在中国,车早就不是工具了。它是社交货币,是科技玩具,是家庭的第二个客厅,甚至是一种信仰的载体。
你跟一个特斯拉车主谈性价比,他会跟你聊马斯克的火星梦;你跟一个蔚来车主谈续航,他会跟你聊NIO Day的感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需求早就超越了车辆本身。而现代途胜能提供什么?一个宽敞的后备箱?这玩意儿,拼多多九块九包邮的收纳箱也能实现。
那么,途胜是不是就一无是处,注定要凉?
诶,这就有意思了。恰恰相反。
在这样一个所有人都发疯的市场里,现代这种“我偏不”的固执,反而可能为它筛选出了一批最精准的用户。这些人是谁?就是那些被新势力各种高大上名词、各种“遥遥领先”搞得头昏脑涨,只想买一个安安稳稳、不出错的“家电”的人。
他们不需要车能自己开,因为他们不信任;他们不需要零百三秒,因为他们害怕;他们不需要车里能K歌看电影,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瞎胡闹。他们要的就是一台车,一台功能和九十年代的诺基亚一样纯粹的车——好开、耐用、空间大、省心。
对于这群人来说,途生的“落后”恰恰是他们眼中的“成熟”;途胜的“无聊”恰恰是他们眼中的“可靠”。这是一种逆向筛选,一种精准的不能再精准的用户定位。现代压根就没想跟那帮新势力在一个池子里玩儿,它要做的,就是收割所有被新势力“吓跑”的用户。
这是一种非常鸡贼的闪电战。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什么?途胜这车,从产品力上看,它活在2018年。但在2024年的中国市场,它偏偏又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它卖的不是车,它卖的是一种“回归常识”的安心感,一种“离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远一点”的保险。
会买它的人,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别的。他们不是在做选择,他们是在确认自己的信仰。而这种基于信仰的购买,是无敌的。你永远无法用逻辑去说服一个信徒。你只能尊重,然后看着他开着这台8.8秒破百的“移动禅修室”,安详地消失在拥堵的车流里。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