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豪华车系品牌假涨价,纸老虎不可怕
2025 年下半年豪华车市场确实存在部分品牌通过调整优惠策略、金融政策或制造营销噱头形成的 “假涨价” 现象,其本质是厂商与经销商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变动下的策略性调整。
2025 年 6 月,雷克萨斯经销商以 “银行高息高返政策取消” 为由,宣称全系车型涨价 2.5 万 - 4.7 万元。但实际操作中,厂家金融方案迅速填补空缺:以 ES200 尊享版为例,全款优惠 7 万元,贷款优惠 10 万元,综合购车成本仅微涨 2 万元左右。这种 “先取消优惠再推出新金融方案” 的操作,本质是通过营销话术制造紧迫感,刺激消费者在短期内下单。
2025 年上半年豪华品牌经销商亏损面超过 60%,部分 4S 店库存周期达 98 天,远超 45 天的健康线。经销商通过 “假涨价” 清理库存,例如雷克萨斯经销商在 618 期间以 “最后窗口期” 为由促销,实际是为下半年换代车型让路。
二 新能源车更新速度加快,要降价
2025 年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场正经历技术迭代加速与价格体系重构的双重变革。随着固态电池量产提速、新车密集上市和库存压力加剧,新能源车降价潮已从局部蔓延至全行业,形成 “技术驱动成本下降、市场倒逼价格调整” 。
固态电池量产进程超预期,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B 样已交付特斯拉,能量密度达 500Wh/kg,碳酸锂价格中枢下移至 5 万 - 9 万元 / 吨,宝马 iX 因销量低迷(月均不足百辆),终端降幅达 47%,裸车价从 74.69 万元降至 39.99 万元,与蔚来 ET7 形成直接竞争。问界 M8 纯电版通过 “标配 100kWh 电池 + 选装 21 英寸轮毂” 策略,实际购车成本较同配置理想 L8 低 8%。厂商更倾向于通过配置升级替代直接降价。吉利银河 A7 搭载雷神 EM-i 超级电混系统,预售价 12.88 万元起,直接冲击比亚迪秦 PLUS DM-i 市场份额,迫使后者推出 “现金直降 1.5 万元 + 终身质保” 的反击政策。
三 返佣比例腰斩,金融方案普惠化
银行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从 “高返佣” 转向 “低息低返”。例如,某国有大行将 5 年期车贷返佣从 15% 降至 5%,年费率从 6.5% 降至 3%,消费者贷款 17 万元的返点收益从 1.8 万元缩水至不足 6000 元。与此同时,车企推出零息分期(如本田 e:NP2 极湃 2 提供 24 期 0 息)、超长分期(首付 10% 起,60 期还款)等普惠方案。
四 没钱别硬上,买的起不等于亏的起
即使零首付、低利率的金融方案,也会产生利息、手续费、抵押费等附加成本。以 15 万元的车为例,若分 3 年贷款,按年化 4% 计算,总成本约 1.2 万元;若选择 “高息高返” 的旧模式(已被监管整治),实际利率可能高达 6%-8%,总利息突破 2 万元。更关键的是,贷款期间车辆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若逾期还款,可能面临罚息、车辆被拖走等风险,征信记录也会受损。
汽车落地即贬值,第一年贬值率约 20%-30%,3 年贬值超 40%。若贷款购车,前两年可能出现 “资产倒挂”(剩余贷款>车辆残值),一旦遇到失业、疾病等突发情况,想卖车止损都困难,甚至需要额外掏钱补足差额。
五 工薪阶层的最优解
低价二手车过渡:5 万元以内可买到年份较近的合资代步车(如大众捷达、丰田威驰),养车成本低,贬值慢,适合短期使用;共享出行 + 租车:日常通勤用网约车、共享单车,长途出行临时租车(日均 100-300 元),年成本可能仅几千元,远低于养车;延迟消费,优先储蓄:设定购车目标(如 2 年后买 10 万元的车),每月存 5000 元,既能积累资金,也能观察市场价格波动(尤其新能源车降价趋势明显),避免冲动决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