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光环崩了!老车主被背刺新对手围攻

比亚迪估计脸都黑了!

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那个曾经靠着DM-i技术和刀片电池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自己,那个让无数合资品牌彻夜难眠的自己,如今会被一群“后生仔”围在墙角,动弹不得。那个亲手开拓的新能源江山,转眼间就被分走了大半。

比亚迪光环崩了!老车主被背刺新对手围攻-有驾

咱们先不聊情怀,直接上数据,因为数据最不会骗人。今年7月,比亚迪交出的成绩单是34.4万辆。这个数字单看还行,可问题出在同比上——几乎零增长。在这个神仙打架、不进则退的新能源市场,零增长,无异于一次公开的宣告:那个狂飙猛进的巨人,累了,跑不动了。更要命的是,撑起比亚迪半壁江山的插电混动车,产量居然暴跌了24.6%。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一家川菜馆,招牌的麻婆豆腐突然没人点了,后厨都不知道该干嘛了。

危机从来都不是单点的,而是一条正在崩塌的多米诺骨牌。你看看他的王牌车型就知道了。曾经月销三万多,加价排队都一车难求的汉系列,现在一个月只卖出个一万出头,连巅峰期的一半都不到。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这是直接砍到了脚脖子。再看他的高端布局,子品牌腾势,几乎就靠着一台MPV车型D9在苦苦支撑,活像个偏科严重、瘸着腿走路的学生。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硬派越野品牌方程豹,豹5没能一炮而红,反而要靠降价来换取那点可怜的销量。高端,冲不上去;低端呢,又被打了回来。吉利的银河系列、奇瑞的风云序列,就像两头饿狼,死死咬住比亚迪最肥沃的10-20万价格区间,贴着身子肉搏,拳拳到肉。消费者一扭头,诶,隔壁的选择好像也不错,甚至更好,我干嘛非得吊死在你一棵树上?

雪上加霜的是,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本是开疆拓土的好事,现在却在某种程度上拖累了国内的交付和资源分配。家里着着火,你还非要出去搞远征,这战线拉得太长,顾头不顾腚,能不出问题吗?

那么,比亚迪现在最大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难道是技术不行了?刀片电池不香了?DM-i不省油了?这些可能都有一些,但最直观、也是被吐槽最多的,恐怕还是那张“脸”——车辆的外形设计。

说句实在话,你现在闭上眼想一下比亚迪的车,能立刻在脑海里勾勒出几款让你觉得“哇塞,太好看了”的车型?恐怕很难。不是说丑,而是缺乏惊艳感,缺乏让人过目不忘的特质。王朝系列的“龙颜”设计,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惊艳,可这都多少年了,从宋到唐再到汉,一张脸反复用,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了。后来的海洋网,海豚、海豹、海鸥,设计上是年轻了,但又陷入了另一种套娃的怪圈,总感觉辨识度不高。比亚迪在研发上绝对是舍得花钱的,每年几百亿的投入,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能不能分一点预算,去意大利、去德国,高薪请几位顶尖的汽车设计师?审美这东西,有时候真不是钱能砸出来的,它需要天赋、需要沉淀,更需要对时代潮流的精准把握。

想当年,比亚迪为什么能崛起?因为它做得早。在那个大家对新能源还懵懵懂懂,市面上除了特斯拉就没几个像样选择的年代,比亚迪站了出来,用一套成熟可靠的插混系统和极具性价比的价格,完成了对市场的启蒙。那时候的消费者,选择不多,比亚迪几乎是唯一的优等生。可现在呢?时代变了。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回过味儿来了,纷纷掉头冲进新能源赛道。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城的Hi4、奇瑞的鲲鹏超能混动,一个个都不是善茬。你看人家新出的插混车,动不动纯电续航就给你干到150公里、200公里,再回头看看比亚迪部分车型还在100公里左右徘徊的续航,那点先发优势,早就被磨得差不多了。

优势不再,短板却愈发凸显。还有一个更伤元气的问题,就是“背刺老车主”。为了抢市场,降价本无可厚非。但比亚迪的“荣耀版”策略,实在有点太狠了。前脚刚提车的用户,后脚就发现自己的车一夜之间贬值了好几万,配置还没新款高,这心里能好受吗?一次两次,大家可能还觉得是市场行为,次数多了,就变成了对品牌信任的透支。伤了一大批最忠实的用户,口碑这东西,建立起来需要好几年,毁掉它,可能只需要几次降价。

可以预见的是,再过几年,当市场彻底稳定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会和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一样,经历一场残酷的大逃杀。最后能活下来的,可能真的就那么几家。诺基亚的倒下,不是因为它不努力,而是因为它没跟上时代的脚步。如今,比亚ed迪正站在这个命运的十字路口。他拥有庞大的体量、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是他最坚固的护城河。但如果不能正视自己在设计上的短板,不能在核心技术上持续给用户带来惊喜,不能妥善处理好与消费者的关系,那么再宽的护河,也终有被填平的一天。

毕竟,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啊。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