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重庆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跻身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第73位。这不仅让长安汽车从“兵装之子”跃升为继一汽、东风之后的第三大汽车央企,更以200亿元注册资本刷新了行业格局。
当朱华荣从国资委接过央企牌照,一家拥有117家分子公司的汽车巨头正式开启“国家队”新征程。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密码,正藏在这五个“新”之中。
一、身份之新:体制松绑激活“汽车国家队”
与常见的央企合并不同,长安创造性地采用“股权分立”模式——原兵器装备集团将35.04%长安汽车股权划转至新集团,类似“父亲把房产过户给分家的儿子”,既保持资产延续性,又实现汽车业务的独立运营。
从二级子公司跃升为国资委直管央企,重大决策无需再经军工集团审批。百亿级研发项目可自主拍板,响应速度提升超50%,彻底告别“双层审批”的束缚。
央企身份打开政策与资本通道:40%注册资本(80亿元)直投新能源研发,30%攻坚智能化,其余扩建产能——年度研发预算碾压多数民企对手。
二、战略之新:三大计划锚定全球十强
朱华荣在媒体沟通会抛出震撼目标:2030年销量500万辆(新能源占60%)、海外销量占比30%、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十。底气来自三大战略引擎:
技术平权先锋(深蓝汽车):以“量产一代、在研一代、探索一代”节奏颠覆行业。8月1日即将亮相的深蓝L0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全球首发3nm座舱芯片,将30万元级智驾体验打入15万区间。
立体出行革命:固态电池样车年内落地,2027年量产;飞行汽车试飞倒计时,2028年人形机器人投产——海陆空三维技术矩阵初现雏形。
十年千亿研发“豪赌”:十年投入2000亿元研发资金,新增1万科技人才,构建从芯片到商业模式的全栈创新体系。
三、格局之新:全球化从“卖车”到“造生态”
新长安的出海战略彻底告别“低价倾销”模式,转向本地化生态构建。
在东南亚(泰国罗勇工厂)、中东非、中南美、欧亚、欧洲推行差异化布局。深蓝S05右舵版已登陆35国,2025年覆盖90国,目标38万辆海外销量。
深蓝超级增程技术通过德国Autobahn高速测试,微核脉冲加热专利获联合国认可,中国方案正成为国际新标。
“包船出海”升级产业链,7月18日,1271辆长安车从钦州港直发中东,未来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重庆造→全球销”的敏捷供应链。
四、地域之新:重庆崛起汽车城
长安总部落地重庆,打破央企必驻京沪的旧规,激活西部汽车产业:
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体系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居三大万亿产业之首。新长安将带动1200家本地供应商升级,目标2025年本地配套率超50%。
设立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吸引宁德时代、华为等共建产业链。预计五年内新增5万就业岗位,拉动重庆GDP年增1.5个百分点。
长安与成都电子科大、重庆大学等共建产学研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提升40%,昔日的“工业重镇”正向“世界级智造中心”进化。
五、品牌之新:三大子品牌借势升维
央企资源注入,让长安旗下品牌迎来质变:
深蓝汽车被赋予“央企新能源销冠”使命,2025年上半年销量激增71%。依托华为乾崑ADS SE系统+斯达半导体芯片联盟,在10-20万元市场普及高阶智驾。其S05长续航版(620KM+3C超充)上市即爆款,成为出海主力。
阿维塔借力央企资本加速固态电池与L4自动驾驶研发,剑指全球豪华市场。2024年阿维塔07在欧洲订单破万,打破中国车“高端难盈利”魔咒。
长安启源则依托“整零深度融合”模式(如与海尔共建车家互联),以生态服务重构家用车体验,用户定制化占比达35%。
挑战与未来:从“国家队”到“世界级”
新长安仍面临三重考验:新能源盈利难题(深蓝需月销3万辆才能盈亏平衡)、品牌协同风险(深蓝与启源价差不足2万元)、巨头围剿(比亚迪年销300万辆,华为智驾迭代加速)。但朱华荣的宣言掷地有声:“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有更多话语权!”。
当长安从嘉陵江畔驶向全球赛道,这家车企的蜕变,恰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化的缩影——以体制破壁释放创新势能,以技术平权重塑市场规则,更以“新央企”之名,挑起大国产业跃迁的重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