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汽车产业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时代浪潮里。
油车和电车之间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也时常成为汽车圈讨论的焦点。
没有开过电动汽车的人,总是停留在电车“省油不省钱”的怪圈里,不愿走出来。
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天然反感电动汽车的人,也总是会偷换概念,甚至造谣来抨击新能源汽车。
小编却认为电车比油车省钱,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换电池真没那么贵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设计寿命,都是参考发动机平均15年的标准设计的。
质量并不是没开过电车的人口中说的那么不堪。
中国的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份额,排在世界前十的六家都是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更是前三的龙头,质量和技术成熟度不输欧美日韩。
电池也不是过个五年八年就要换,而是根据行业质保周期要求,动力电池质保一般是8年或者12万公里。
8年不是换电池时间,而是质保时间,质保期内,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就可以免费维修保养和换电池。
换电池和换发动机一样都是小概率事件。
随着锂电产业发展成熟,动力电池成本也大幅下降了,即使要换电池也没有那么贵。
更进一步说,现在头部车企像比亚迪,已经有终身质保服务。
一些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汽车,更是推出了电池租赁和换电服务,帮你保养电池,还能摊薄进一步电池成本。
发动机不一定用得久,动力电池也可以更耐用。
关键还是看个人使用方式和日常的维护保养。
发动机用久了性能体验会下降,动力电池也是一样有性能衰减周期。
提前设定发动机永远没问题,性能不会降,来否定动力电池价值,本身就是偷换概念了。
张口就来,说某个新能源车主要自费换电池,与动不动就说某个油车车主要换发动机,一样都不合理。
不了解发动机结构和技术复杂度,可以随口说发动机就比动力电池好。
而不了解三电产业结构和技术复杂度,却随口说电池没有技术难度,很简单,不如发动机。
本身就是厚此薄彼的操作。
油车保值率神话已经破了
没开过电车的,很喜欢拿保值率说事,搞得每个人买车,好像不是用来开的,而是为了倒卖二手车。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油车的保值率一直被当做车圈“神话”。
但其实这个神话,早就已经破碎了,只是车圈选择性失明而已。
油车产业现在只剩下存量市场,增量市场一直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就过半了。
传统合资油车广汽菲亚特、日产、三菱和大众都陷入亏损或破产了。
而你还在纠结新能源汽车保不保值?
实际上头部车企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不输传统油车了。
而且二手市场的保值率趋势也在变了。
近年来汽车行业价格战,宝马、奔驰和奥迪都开始大幅下降,导致传统进口豪车的保值率不断缩水。
当国内油车车主还在坚持高保值率的时候。
欧美日韩车企已经主动戳破传统油车的保值率泡沫了。
反之,当油车保值率下降的时候,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熟和规模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保值率却在稳步提升。
汽车市场的油电转换,不是一个简单过渡,而是电车销量和保值率的不断提升,而油车则是产销量和保值率不断下降。
站在二手车商的视角,只要不短视且有产业趋势判断能力的。
都可以看出未来的二手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才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增量市场,而二手油车是一个不断缩水的存量市场。
不要放大不确定性,忽略确定性
在否定电车的惯性操作中,总是喜欢制造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忽略电动汽车的确定性。
比如汽车电池一用就容易坏,换个电池就要数十万,用某一个个例来验证,却忽略行业的平均水平。
还有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同样是交通事故,油车出事故视而不见,新能源汽车一出事故就无限放大。
这样就可以把新能源汽车日常驾乘体验中,几乎不会出现的小概率事件,无限放大变成每天都存在的确定性事件。
最后就得出电动汽车省油不省钱,常年节省的油费,不够换一次电池的钱,以及电车不安全的结论。
这就好像你买了一辆车,不是为了方便日常上班通勤和出行代步。
而是把一个消费品当成投资品。买了车放着贬值,过几年再便宜卖了。
买了车不在意驾乘体验,外观颜值,动感科技感、安全性等。
而是天天在担心以后电池坏不坏,电池有多贵,焦虑未来不确定性,忽略当下用车体验,那买车就是买罪受了,平添烦恼。
一句话,油车向电车的产业转换的产业趋势不可逆,新能源汽车比油车省钱也是不争的事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