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撤掉华为系高管的第54天,车主维权群涨到了400人,底盘异响投诉指数飙至912

理想汽车撤掉华为系高管的第54天,车主维权群涨到了400人,底盘异响投诉指数飙至912.4分——当年学华为学了3年的李想,如今亲手拆掉了自己搭的架子

郑州的李先生最近不太敢踩油门。他那辆31万多买的L8 Pro,过减速带时底盘总传来“咔嚓”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快散架了。4S店换了下摆臂球头,开了半个月又响了。维权群里有人说,理想这批车的衬套材料可能换了供应商,也有人猜测是装配工艺的问题——反正售后只管换件,不给说法。

这事儿搁在几年前,或许还能靠品牌热度压一压。但2025年的理想,似乎有点拧巴。销量同比掉了16个点,十月份被小鹏和蔚来甩在了后面;纯电车型推迟交付,MEGA那个对开门设计到现在还有人在网上吐槽。更微妙的是,11月那份内部公告——李想把人事权收回来了,华为背景的几位高管先后淡出。

说起来,2022年雁栖湖那场战略会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李想对着管理层说要全面学华为,什么IPD流程、矩阵型组织、PBC考核,一套一套往里搬。华为系的李文智负责流程再造,邹良军接手销售体系,理想的营收确实在2023年破了千亿。但到了2025年7月,PBC被OKR替代,战区制改回销售部,组织架构又拆又并。有离职员工私下说,那半年每次战略会都像在推翻上一次的决定。

技术这块倒是没掉链子。理想搞的那个VLA司机大模型,算是给自动驾驶开了个新思路。不同于特斯拉的纯视觉和小鹏的固定路线导航,VLA能听懂“找个能停车的咖啡馆”这种模糊指令,地下车库里那些被柱子挡住的角落车位也能识别出来。北京有车主测过,成功率比以前的规则算法高出四成左右。Thor-U芯片700TOPS的算力配上ATL激光雷达,硬件账面数据挺唬人——就是雨雾天对低对比度障碍物还有点犹豫,这大概也是传感器融合方案的通病。

不过硬件再强,架不住供应链管得松。下摆臂异响这事儿,业内人士透出来的消息是某批次衬套换了橡胶材料,厂家为了降本没做充分验证就投产了。理想L系列自重都在两吨以上,L9甚至超过两吨半,这种重量级对底盘零件的耐久性要求本来就高。再加上直营店技师提到的——不同电池组配套的下摆臂标准没跟上车型迭代,质量波动就成了概率事件。

车质网2025年的投诉指数给理想打了912.4分,这个分数在新势力里排第一。对比蔚来遇到问题主动召回的做法,理想的个案处理模式多少有点被动——要求车主签保密协议再换件,维权群反而越滚越大。有人调侃“理想、理想,里面到处响”,话糙理不糙。几十万的车不敢开快,这心理落差搁谁身上都难受。

理想汽车撤掉华为系高管的第54天,车主维权群涨到了400人,底盘异响投诉指数飙至912-有驾

李想大概也意识到了问题。11月的组织调整里,他把人力资源和组织部合并成一个部门,直接向自己汇报。华为那套矩阵架构在千亿规模时或许管用,但AI时代讲究的是快速试错和扁平响应。自动驾驶部门9月就拆成了11个二级团队,模型算法、数据闭环各管各的,工程师不用层层审批就能调用资源——响应效率据说提了一半。

销量滑坡和降价这两件事叠在一起,多少有点反噬的意思。焕新版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续航、悬架都升了级,价格区间反而没涨。L6起售价24.98万,比旧款还便宜,看上去是在抢20到30万的市场份额。但老车主不这么想——有人因为短期降价三万多感觉被“背刺”了,这情绪在车友群里发酵得挺快。

家庭用户对理想的好感,本质上还是建立在“移动的家”这套叙事上。车载冰箱、皇后座、21.4英寸后排屏,这些场景化配置确实戳中了二胎家庭的痛点。北京有车主算过账,L6每月油电费不到五百,L9的NOA高速接管率只有百公里0.2次。但硬件质量一旦拉胯,口碑的护城河就会松动。蔚来靠用户社群能缓冲质量争议,理想的粉丝粘性相对弱一些,这时候供应链管理的粗放就显得格外扎眼。

MindGPT拿到国家备案,算是给AI转型加了点筹码。三模态交互、工具调用能力、记忆用户偏好,这些功能听起来挺前沿。理想甚至申请了“AI终端”商标,想把这套系统开放给智能家居领域。只是百度Apollo这些互联网巨头早就占了生态位,车企单打独斗能走多远,还得看后续的开发者生态能不能撑起来。

说到底,理想现在的状况有点像走钢丝——一边要稳住销量和交付节奏,一边要啃自动驾驶和AI终端的硬骨头。组织架构来回折腾,多少会消耗团队的执行力;供应链质量管不住,用户信任就会持续流失。华为那套流程控制在理想水土不服,李想收权后能不能快速调头,大概还得看明年纯电车型的市场反应。

至于郑州李先生的底盘异响,最新消息是4S店答应再换一套总成。他在群里问有没有人试过起诉,暂时没人接话。毕竟打官司耗时间,大部分车主还是希望理想能给个痛快的解决方案——换件可以,但别让人觉得这问题会没完没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