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6开了两年多,动力和配置都挺满意。早前听朋友说乐道L90,号称性价比高,还带大六座,全真皮空气悬挂,那我就多关注了几天。对比下来,L90的配置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中配款跟我原本的eS6比差不多,甚至有些细节更贴心。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下几个数字:L90中配选装21寸轮胎补个一千元,挺划算的。蔚来eS6轮胎换21寸,得多花两千多,甚至三千。特意跟销售聊了这事,他说轮胎成本差异估计有,厂家在配件采购上确实灵活点。让我感受到供应链的小博弈——厂家争的是配件成本和用户感受的平衡,不过这类性价比算是突出。
但坐进L90驾驶座时,我又不由得皱眉。中控平台设计得挺宽,外观看上去直挺挺的,确实有型,但实际体验就不同。正副驾驶两边,两只腿张开明显受限,尤其转动脚踝或者伸展,一点小空间都不大。那天试车店里,旁边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女生坐副驾,转头对男票说:这腿脚空间有点别扭啊,不知道长途坐久了咋办。我暗自点头,毕竟开车不光是看配置,更重要是用起来舒服。没想到我正想说点啥,销售帮我口头解释,说目前这车的中控设计是直线平台,没做上宽下窄的收缩,结果和蔚来eS8撞车了,eS8也这样设计,前排空间被硬伤了。
我忍不住跟销售聊了一会儿:蔚来的eS6设计反而更合理,中控平台有70度倾斜角,且宽度上宽下窄,膝盖和腿绝对不会被限制,坐着舒服多了。材料和尺寸都比L90好,更适合我这种坐姿爱乱动的人。说着我把手伸向中控平台,轻轻动了下腿,感受差距立马明了。销售急忙补充说,乐道这是设计风格,意图在视觉上强调硬朗和规整,不过牺牲了舒适度。听到这我想了想,嗯,设计师们应该不会刻意折腾用户吧,估计是供应链和设计周期限制了他们大胆调整结构。
其实我这段话听着有点大——说舒适度被牺牲多少夸张了点,毕竟绝对空间还够,只是腿脚活动受阻这样说更贴切。毕竟车本身空间挺充裕的,也不缺配置。我怎么想到的?就因为自己平时惯开车喜欢把腿往旁边伸伸,特别是拥堵路上等待觉得脚一下没法随意活动,稍微烦躁起来。
这里补充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或许乐道设计师们是基于某种统一模数,整车设计流水线里中控这一块没法随便弄形状,成本考量远大于空间感受。毕竟供应链要的是模块化,类似用积木拼图,改一块都得改半车。像我以前做供应链时,很多看似简单的设计改变,背后都是千头万绪。
不过我还是有点嫌麻烦的,自嘲一句:买车倒是容易,改设计难上加难,哪来的十全十美?看车这事恨不得一步到位,结果细节又总跳出来磨人。
相对来说,蔚来eS6的设计挺用心的,直观体验就让驾驶感舒适不少。L90其他方面没太大短板,空间宽敞,做工不错,很多配置直接堆到中配版本,真心没啥好挑剔。不过这中控设计的小瑕疵却成了我暂时决定不锁单的关键。
你换个角度想,买车不像买数码产品,动不动改改配置还有官方OTA,车设计一旦定了,那是供货商、零部件厂、设计部门、生产线等多方博弈结果,改一个平台是手术刀大手术,非得要有足够理由和数据撑腰。
销售当时跟我聊过一段话挺印象深刻:你看,这车大部分客户都是家用,坐姿和身形都不一,有些设计只是妥协,不是每个人都能满意,更别说像你这样会细心感受腿部空间的人了。这句话让我忽然理解这些设计师的无奈,反而多了点包容。
那你说,这样的设计算是刻意设计上的妥协还是真实厂商供应链的无奈呢?其实两者都有。
我这最后没买乐道L90,主要是因为那点腿部空间感觉,车没问题,心里那根刺就是割不断。给大家留个问题:你们试车时,对腿部空间和中控平台设计有没有特别在意?会不会因为这点小感受,改变最终选车决定?
顺便提一下,蔚来eS6中控平台倾斜角我测过,约70度左右,角度与手肘和膝盖空间正好匹配。这个设计让我开车时放松不少,尤其长途,感觉能多撑个几百公里。买车这事儿,是不是该多花点时间坐着体验,而不是只看参数表?
(这段先按下不表)
L90的中配款几乎没啥短板,别的细节设计倒是挺贴心。中控储物柜设计宽敞,手放入口袋那儿很自在,真皮座椅质感好,大六座布局,空间层次感明确,怼日常家用也没压力。要是设计师能听这小建议,完善下中控平台曲线,倒真有可能在同级竞争中脱颖而出。
那你觉得呢?同价位这类大六座SUV,哪款中控设计让你印象深刻?真的有车设计像蔚来eS6这样贴心吗?还是说,DIY调整(比如加脚垫、腿托)才能解燃眉之急?
反正说到这,我又馋了一下蔚来的那块斜面中控,心情又复杂了。买车真没那么简单,对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