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技术引领行业进入 "油耗 2 时代",推动插混成为全球新能源主流路线
北京,2025 年 9 月 19 日 —— 比亚迪第五代插混技术再次荣登清华大学 2025 年版《汽车构造 — 动力系统》教材封面,这是继 2021 年第四代 DM 技术入选《汽车动力系统原理》封面后,中国插混技术再度获得顶级学术机构的权威认证。作为累计销量超 360 万辆、占据中国插混市场半壁江山的技术标杆(中国每卖出 2 辆插混汽车就有 1 辆是比亚迪),DM 技术的两次入选不仅标志着学术界对其开创性的高度认可,更印证了中国原创汽车技术正在定义全球产业标准。
从课堂教材到行业标杆 技术突破铸就学术认可
清华大学教材编委会对封面技术的选取有着严苛标准,要求必须具备 "行业开创性和高度代表性"。2021 年,比亚迪第四代 DM 技术凭借 "给发动机做减法" 的颠覆性思路,首创 "以电为主" 的混动架构,取消传统轮系实现能量高效利用,由此成为《汽车动力系统原理》封面的技术典范。时隔四年,第五代 DM 技术更进一步,通过三大架构创新 —— 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和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将插混技术推向新高度,其搭载的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全球最高 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 2.9L,综合续航突破 2100 公里,这些突破使其再次成为教材封面的不二之选。
"比亚迪将 DM 技术向极致化方向发展 —— 结构极简化、系统集成化、匹配最优化,向着极致低油耗目标前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向阳的评价道出了技术入选的核心原因。清华大学教授帅石金则指出,在丰田 THS 系统主导全球混动市场的背景下,比亚迪原创的插混构型打破了技术垄断,"让中国插混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主流路线"。
技术迭代驱动行业升级 开创插混 "中国时刻"
第五代 DM 技术的创新不止于参数突破。通过行业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设计,比亚迪实现功率密度提升 18.3%;首创 VCU 与双 MCU 三脑合一芯片集成,算力提升 146%,为 AI 能耗管理策略奠定硬件基础。发布仅一年后,该技术通过 OTA 远程升级,将百公里亏电油耗进一步降至 2.6L,让用户免费享受技术进化红利,这种 "发布即量产、量产即迭代" 的模式,重新定义了汽车技术的进化速度。
在技术驱动下,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从 2020 年的 4.8 万辆飙升至 2023 年的 143 万辆,带动中国插混市场占全球份额超 75%(全球每卖出 4 辆插混就有 3 辆是中国品牌)。更具行业意义的是,DM 技术开创的 "油耗 2 时代" 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 2025 年插混油耗目标的实现,其 "反向虚标" 的实测表现(秦 L DM-i 实际亏电油耗 2.26L)树立了行业诚信标杆,加速了汽车市场 "油转电" 的进程。
从技术普惠到生态重构 中国方案领跑全球
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始终兼顾环保与民生价值。全球首个量产的 12V 磷酸铁锂小电池替代传统铅酸电池,不仅减重 78%、循环寿命超 3000 次,更以 360 万辆累计销量计算,减少 2.8 万吨铅使用,避免 20 余万亩土壤污染。这种 "技术向善" 的理念同样体现在产品定价上,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起售价仅 9.98 万元,实现 "新技术不加价" 的普惠承诺。
正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所言:"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 从首次入选教材确立技术路线,到再次登封定义行业标准,DM 技术的迭代史正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随着 AI 大模型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比亚迪正将插混技术推向 "更智能、更高效、更环保" 的新维度,持续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