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断网,小米低调改名,新能源汽车的高光时刻真的过去了吗?
五一假期刚过,新能源行业却没有一丝假期的松懈。哪吒汽车突发断网事故,一度导致车主远程控制失灵;与此同时,小米悄然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页面措辞也全面回调。
这些看似琐碎的动作背后,实际透露出一个残酷事实:风口已经变了,行业正在脱虚向实,裸泳者正在暴露。
小米这次的表态变得尤其耐人寻味。从“Xiaomi Pilot Pro”到“小米辅助驾驶Pro”,再到“端到端辅助驾驶”的更名,本质上是对“智驾”神话的一次主动降温。
在频繁的交通事故与技术争议之后,这家新晋车企开始选择更加务实的语言系统。这不是简单的字眼调整,而是一次话术方向的转向,从强调“先进”到回归“可靠”,本质是降低用户预期,以缓冲新技术尚不成熟的风险压力。
但最引发市场警觉的,还是哪吒的“断网事件”。
从车主反馈来看,不仅App控制失灵,有人甚至连机械钥匙都困在车内,后备箱成了最后的救命通道。
这次大规模故障虽然已恢复,但系统瘫痪时间长达数日,蓝牙压实失效、导航失灵、售后停摆,这对于一辆依赖智能中控与车联网体验的新能源车而言,几乎是致命打击。
这背后,其实是车企“过度数字化依赖”埋下的隐患。造车这件事,不只是码代码和堆传感器,更需要的是稳定的系统架构和线下服务保障。而哪吒自身的财务状况也难言乐观。
三年亏损180亿,仅2025年1月月销110辆,CEO出走英国,现金流覆盖不了短期债务的窘迫局面,让这家“曾经的黑马”正走向濒临退场的边缘。
类似的困境,不止是哪吒一家。蔚来2024年全年亏损高达224亿元,累计亏损已破千亿,即使投入巨额研发,换电站的渗透率却仍未破局。至于小米汽车,尽管初登场声势浩大,但频发的安全事故已经触发监管部门介入。
4月16日,工信部召开专项推进会,明确对智能驾驶产品与OTA升级进行全链条管理,这无疑将限制未来不少企业的“试错空间”。
即便是华为牵头的鸿蒙智行,也未能幸免。合并问界、智界、享界三线品牌后,仍出现同比9.6%的销量下滑,是前十车企中唯一负增长者。
而另一边的比亚迪,虽然销量稳居榜首,但负债率已达70.7%,杠杆扩张风险正逐渐暴露,供应商账期拖延与海外壁垒双重压力,让这家“龙头”也如履薄冰。
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上,新势力仅剩理想、小鹏、零跑勉强在列,但他们的处境同样不乐观。小鹏的高调营销正在消耗品牌信任,而理想纯电技术短板已逐渐显现。
传统车企加速追赶,市场集中度(CR5)已达68%,预示着这个赛道已经从蓝海进入寡头搏杀的深水区。
如果说过去几年是技术革命与资本冒险共舞的盛宴,如今就是泡沫挤压和信任重建的冷启动。
产品不稳定、服务掉链子、财务连年亏损、品牌信任消耗殆尽——这些症状无一不是行业告别“风口”后留下的阵痛。而接下来的问题更残酷:活得下来的,除了技术和口碑,还要有足够的现金和时间。
2025年,或许将成为决定生死的一年。没有用户买单,再先进的算法也救不了一辆上不了路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