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代码战争:当11万辆车被一键召回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车轮上的代码战争:当11万辆车被一键召回

深夜。高速。一辆SU7的L2辅助驾驶系统悄然失效。车主在最后一秒夺回控制权。冷汗浸透衬衫。这不是科幻场景。这是小米召回11.7万辆SU7的现实背景。

一场静默的升级风暴正在云端进行。9月19日。小米汽车备案召回计划。11.69万辆SU7标准版卷入漩涡。召回编号S2025M0149I。字母"S"代表安全缺陷。字母"I"揭示真相——这是受调查影响的被动召回。

监管铁幕已经落下。

被编码的缺陷

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极端场景是什么?暴雨中的高速公路。隧道口的明暗交替。临时施工区的锥桶阵列。系统可能将阴影误判为天空。将静止障碍物当作云朵。

这不是小故障。在110km/h时速下。半秒犹豫意味着15米盲冲。足以让一个家庭破碎。

更令人不安的是修复方式。OTA升级如同魔法。无需回店。不用拧紧一颗螺丝。深夜停车时连接Wi-Fi。清晨醒来车辆已"自愈"。便利背后藏着隐患——监管部门甚至看不到升级包代码。

车轮上的代码战争:当11万辆车被一键召回-有驾

监管的觉醒

传统召回需要拆解、更换、调试。现在只需推送一行代码。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同比增长246.8%。

监管机构终于行动。2025年3月。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新规。要求OTA升级涉及安全缺陷必须按召回流程备案。不得隐瞒缺陷。不得规避责任。

新规建立"三重安全保障"。场地试验。道路试验。文件检验。特别是针对中国特有场景——道路交叉口。施工区。环岛。隧道。

车主的困境

济南车主张先生展示行车记录仪。高速上货车突然变道。SU7毫无反应继续加速。最后一秒。人类拯救了机器。

另一位车主遭遇更惊险。暴雨中车辆无法识别湿滑路面车道线。突然偏离冲向护栏。轮胎打滑。车辆旋转停下。心理阴影至今未散。

信任正在流失。小米"退车联盟"收集到3000份申请。客服回应:延长质保+3万元生态积分。车主怒吼:"我们要的不是积分。是安全"。

行业的十字路口

车轮上的代码战争:当11万辆车被一键召回-有驾

智能网联汽车站在十字路口。2025年1-7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销量776万辆。渗透率62.6%。每三辆新车中就有两辆搭载辅助驾驶。

技术普及速度超出安全管控能力。特斯拉今年召回120.68万辆。小米召回11.69万辆。数字触目惊心。

专家指出核心矛盾:"新势力把功能发布当春晚抢红包。先抢流量再补安全"。清华大学教授王建强警示:必须明确技术边界。不能过度宣传自动驾驶能力。

透明才是解药

OTA本应是救命补丁。不是遮羞布。当升级按钮成为免责通道。真正的安全只能依赖透明。

消费者可以主动维权。打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众号。输入VIN码。召回批次、升级方案、责任期限一屏展示。比销售承诺更可靠。

保留升级凭证。索要纸质说明。要求延保承诺。这些都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智能汽车不是手机。死机可以重启。高速上没有第二次机会。车企需要明白:安全不是成本。是生存底线。

召回事件揭示更大真相——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安全必须是开源代码。不能是黑箱操作。每一次升级都关乎生命。每一行代码都承载责任。

车轮滚滚向前。但方向不能只由算法决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