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个新闻,说宁夏银川办了个新能源车展,热火朝天,其乐融融。
讲真,这年头还正儿八经办地方车展的,都像是行为艺术。
不是说它不好,恰恰相反,它太好了,好得有点不真实,像是在一个血肉横飞的修罗场旁边,搭了个台子唱大戏,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主打一个心态稳定。你看着台上的人们笑靥如花,讨论着9000块的补贴和新上市的车型,会产生一种时空错乱感。就好像三体人已经出发了,水滴已经锁死了太阳,而你还在为你们村今年评上了“五好家庭”而激动得热泪盈眶。
你看新闻里写的,比亚迪、方程豹、极狐,二十多个品牌,近百台车,多热闹。年轻人看越野,中年人看家用,一片祥和。然后地方政府也很给力,又是“乐购银川”,又是“金秋驾礼”,最高补贴9000块。一切都那么完美,逻辑闭环,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但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就在这个车展之外,整个中国车圈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所有人都被炸得灰头土脸,然后从废墟里爬出来,捡起一块砖头,二话不说就往旁边还没死透的兄弟头上抡。
什么叫存量竞争?那是上个世纪的体面词。现在叫“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
前脚比亚迪秦L发布,直接把混动价格干到了9万9,一箱油跑2000公里,三体人看了都觉得这技术不符合物理规律。后脚小米SU7横空出世,雷电法王亲自下场,用一套互联网打法把传统车企的老师傅们干沉默了。那帮搞了一辈子车的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车还可以这么卖,原来用户可以这么狂热。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回头看银川这个车展,那9000块的“续命丹”,就显得特别有喜感。
我不是说这9000块没用,对于真心想买车的家庭,这是实打实的优惠。但问题是,在大环境的癫狂面前,这种点对点的精准滴灌,就像是用一个精美的喷水壶去浇灌一片着火的森林。姿态很优雅,但没什么X用。
因为决定消费者买不买车的,早就不再是这些常规武器了。
我作为一个被车圈反复教育的中年人,我看透了一件事:如今买车,买的根本不是车,而是一种“信仰解药”或者“信仰本身”。
一部分人,焦虑得要死。他们看着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感觉自己再不换个带屏幕的铁盒子,就要被时代抛弃了。他们买车,是为了治愈自己的信息焦虑症。他们需要的不是车,而是一个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跟上了”的心理安慰剂。这时候,谁的声音大,谁的发布会像春晚,谁的创始人天天在网上整活,他们就信谁。
这帮人的决策逻辑,跟车展上那些慢悠悠试乘试驾的大爷大妈,完全是两个物种。你跟他说这车底盘好,他说那车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你跟他说这车省油,他说那车能K歌看电影。他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个移动的、带轮子的、能充电的“家”。
另一部分人,比如那些会买特斯拉和奔驰的人,他们买的是什么?是信仰本身。
是是是,我知道特斯拉降价了,我知道奔驰电车卖得不咋地。但你会发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国产车配置多高,内饰多豪华,他眼皮都不抬一下,觉得你这人很烦。他要的是那种“我懂,而你们不懂”的科技优越感,是马斯克星辰大海叙事的一部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至于奔驰,那就更玄学了。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它是一种社交货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告诉你“我混得还行”。你跟奔驰车主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他要的就是这个不讲性价比的“范儿”。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品品,是不是内味儿?
所以,地方车展的困境就在这里。它试图用一种非常古典、非常理性的方式,去说服一群越来越不理性的消费者。它在搭建一个交易的“道场”,但场外的玩家们,早就在玩“修仙”了,一个个都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你以为车企发布一个新技术,是技术突破吗?不,那是他在“结丹”,在冲击下一个境界。你以为车企降价,是市场行为吗?不,那是他在燃烧精血,用自损八百的方式换伤敌一千,或者单纯就是心态爆了,大喊一声“不装了,摊牌了,老子今天就要死在这儿!”
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所有的招式都开始变得匪夷所思。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只有老头乐能创造出让所有AI都瞬间宕机的极限路况,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比什么算法都好使。这才是真正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现在银川搞的这个“金茂新能源汽车生活港”,说要打造成西北地区的新高地,集展示、销售、体验、文化于一体。这个愿景非常宏大,也非常正确。但实现这个愿景的路上,全是那些已经“颠了”的同行挖的坑。
我甚至能想象一个荒诞的场景:
一个银川的家庭,在车展上,看中了一款车,销售唾沫横飞地讲着性能,配合着9000块的补贴,这对夫妻已经心动了,准备去刷卡了。就在这时,他们上大学的儿子掏出手机,点开一个直播,里面某个车企大佬穿着牛仔裤,用讲脱口秀的方式,发布了一款配置更高、价格更低、还能跟手机丝滑互联的新车。
那一瞬间,销售脸上的笑容会凝固。这对夫妻会陷入沉默。那9000块的补贴,突然就不香了。整个车展热火朝天的氛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卷死,都给我往死里卷!谁都别想好过!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这不是银川的问题,也不是任何一个地方政府的问题。而是整个游戏规则,被一群不讲武德的野蛮人,用闪电战的方式,彻底改写了。传统的阵地战、依靠渠道和区域性补贴的打法,在信息高度透明、情绪价值被无限放大的今天,效果正在急速衰减。
说到这我突然饿了,银川的手抓羊肉是真的顶,比看这些铁皮盒子有意思多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这个车展没用吗?
不,它有用。它最大的用处,不是卖了多少车,拉动了多少GDP。而是它提供了一个场景,一个让那些还没被线上发布会“洗脑”的普通人,能亲手摸一摸、亲身坐一坐的机会。它像一个锚点,在一个越来越虚拟、越来越疯狂的世界里,提供了一点点宝贵的、真实的体感。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真正的赢家是谁?可能不是任何一个参展的品牌,也不是拿到补贴的消费者。
而是那个在车展门口卖烤肠和奶茶的小贩。
因为不管车市如何风云变幻,不管谁在掀桌子谁在爆餐厅,人们总会累,总会渴,总想吃点热乎的。这才是这个荒诞世界里,为数不多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他的商业模式,比现场任何一台车都稳。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