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盯着咱们国产新势力车企“蔚小理”这三家,谁也没想到,这场所谓的新势力三国杀,还真越演越有意思。最近三家的第二季度财报都出来了,账本一摊开,差不多也都看明白了。这看着啊,过去一直被公认是老大哥的理想汽车,眼瞅着领跑距离让人甩不出几条街了,连一直被人瞧不起的小鹏,现在眼看着就要赶上来了。就说这变化,是不是够快?
理想汽车以前的优势,咱说实话,也得服气。不是光会噱头炒概念,而是真刀真枪地在市场上把钱赚到手。看看这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02.46亿元,净利润10.97亿元,都还是各种榜单头牌。尤其是理想,一连十一个季度盈利,这事搁谁家汽车新势力都傲人了。国内三家头部新能源,真就只有理想兜里是鼓的,不是靠融资烧出来的。一想到过去“新造车”还搭着PPT卖梦想,理想这路子就算是扎实的。
但人哪有总顺风顺水的。别说理想这营收同比下滑了,净利润虽然还算可以,但涨的幅度也小了好多。仔细一琢磨原因,主打还是车均售价下来了,虽然卖得多但赚得没以前多。可成本是能管一管的,所以利润还能勉强守住点面子。不过这账啊,谁都能看明白,那就是理想已经不“高高在上、遥遥领先”了,随时可能被追上。
现在风头最猛的,当属小鹏。以前总说小鹏不行,眼高手低,净亏钱。可你看这第二季度,交付量一下子干到理想的90%以上,0.79万辆的差距,没感觉和过去差得天上地下了吧?再一看营收,182.7亿元,同比暴涨125.3%,小鹏自个也得激动。毛利率17.3%,和理想的20.1%只差仨点。换句话说,现在小鹏卖一台车的利润结构已经快追上理想了。
不过理想和小鹏比,有一点还占着便宜,就是亏损那会儿小鹏还是亏了将近5个亿,而理想已经连续盈利。可你看亏损幅度,小鹏同比大幅收窄,以前亏十几亿都不是事,现在慢慢向“挣点零花钱”努力。人家小鹏还放狠话了,今年年底就要实现盈利,嘿,这劲头可真够冲的。
蔚来呢?曾经是三个里面最早打入资本市场的,就图个“梦想”,这次半年数据也看得出来还在追赶。第二季度营收190亿元,交付7.2万多辆。新品牌线玩得花,主品牌再加上乐道和firefly,卷花了。不过看着表面数字,净亏损还是没收住,居然还亏将近50个亿。有点惨是吧?但好歹也比以前好了点。
这么看三个新势力,谁的路子更稳更有希望?其实嘛,理想过去靠定位准,混得挺好,现在面临挑战;小鹏赶着放量,后劲无人小觑;蔚来虽然亏,但能扛着不倒下就不容易。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很厚,1069亿元在手,可以加快研发,上新速度。理想接下来能不能继续杀出血路,关键还得能不能稳住自己的L系列基本盘,再拿新产品纯电爆款拼拼人气。
这边小鹏和蔚来就眼巴巴盯着理想的销量排名。小鹏挺狠,自己公开说第三季度要卖到11.8万辆,直接冲过理想定的9-9.5万辆指引。而且小鹏新车G7、P7上市,定位和价格都挺吃准年轻用户。按照这么跑下去,小鹏今年年底季度盈利事儿也不是没可能。真要让一个过去被嘲的“小弟”翻了身,这新势力的排位表怕是要大变天了。
蔚来也不肯服输。新品一出,指着乐道L90、全新ES8硬杠,第三季度定的销量8.7万-9.1万,和理想只有半辆车的差距。蔚来心里明镜儿,也许今年第四季度能追平甚至翻盘,反正连续扩大投产规模,销售破新高,毛利率目标也直奔20%去的。利润这东西,说起来都是纸上的,关键还是敢不敢拼。
说到根本,这三家新势力厮杀,说白了就是争口气,跑马圈地、抢人、比技术。一会儿平台升级,一会儿全新能耗方案,大家都知道现在用户要啥。汽车不是以前那老三样了,大家拼的是智能、网联、舒适、续航。谁更贴近用户、谁能变出新花样,谁就可能活得久。这就像当年手机大战,谁都以为诺基亚能挺住,转眼就“被时代抛弃”了。新能源汽车这口大锅饭,嘴多米少,谁落后谁就吃不上。
其实,这场新势力战事斗到今天,也是一种必然。你看市场环境,库存高、价格卷、补贴越来越少。再一看用户,眼光也挑剔,谁都不愿当“小白鼠”,买车也怕上当吃亏。大家心里门儿清,车企要是像几年那样只会圈钱烧钱,迟早栽跟头。只有真正能盈利的企业才能活下来,摆在明面上的竞争也就越来越直接了。
总结下来,三个品牌都在拼“活得长、赚得多”。理想在现金流、品牌影响力、盈利能力上还在占先,小鹏借着新产品攻势,越来越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蔚来虽然还在亏损,但趟过资本市场一水坑水沟,活下来其实本事不小。下半年,还得看小鹏和蔚来能不能真正在销量、毛利率、净利润上和理想掰掰手腕,也看看理想能不能靠着家底坚挺防住两面夹击。
归根结底,新能源汽车行业早过了靠资本故事糊弄的阶段了。谁能赚到真金白银,谁手上能攒足技术和老客户,谁就能笑到最后。而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对普通消费者其实就是个好事。只有够卷,技术进步、降本增效,老百姓才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这才是真正属于中国制造的未来。
所以,不管你现在站哪一队,只要心里明白“理想的灯塔、不一定永远立在前头”,小鹏和蔚来的追赶可能转瞬就变成弯道超车。三者互掐,谁掉链子谁退场、谁能创造更牛的新产品,市场说了算。熬过这道关的,就是未来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长青树。到最后,胜出的,一定是那个既能讲新故事还真能赚到钱的公司。让我们接着看,这台大戏还远没到剧终的时候呢。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