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天造央企,朱华荣把牌洗了
在汽车圈,有句话经常被挂在嘴边:快鱼吃慢鱼。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快”得让对手目瞪口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掌舵人朱华荣,就是少数中的少数。
2023年7月30日,朱华荣带着“56天造央企”的传奇速度,首次在媒体沟通会上亮相。他甚至自己都忍不住感慨:“这速度,史无前例。”从组建新央企的任务下达到公司挂牌,56天,这本来像高铁开飞机,没想到真让他落地了。隔壁老王连大门都还没摸,朱华荣已经组了一支冲锋队,把队旗插在山顶。
新长安的成立并没有给其他车企太多下场慰问的时间,大量头部企业就主动找上门来求合作。朱华荣直言,有的合作方还没来得及了解清楚,但只要坐下来一聊,一拍即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机会多到眼花缭乱。”
三小时立军令,十年砸两千亿
媒体沟通会不是来摆pose的。三小时内,长安汽车8位高管集体亮相,逐一立下目标:2030年整车产销冲刺500万辆,新能源销量占比超60%,海外占比超30%,进击全球TOP10。这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要掏腰包的。长安计划未来十年,狙击两千亿砸向新汽车领域。
50款新新能源车型、万人工程师团队、智能化平台、AI大模型……一句话,既要挣钱,也要烧钱。传统车企讲“三力”: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可朱华荣觉得还得加两项:流量力和生态力。毕竟互联网时代,“流量比石油金贵”,而生态才是雪中送炭。长安和家电巨头海尔跨界合作,一下子嫁接上亿级流量。这,才是央企新范式。
三大品牌,按部就班还是各出奇招?
一说长安,许多人还停在老三样印象。但如今,长安“三驾马车”已蠢蠢欲动。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各显神通,三路并进。
启源负责“走量+盈利”。执行副总裁叶沛开门见山:“2030年,启源单独要180万辆。”产品线覆盖15-50万,主攻全球大单品,论紧迫感,堪比高考冲刺班。不仅拼产能,更拼爆款。
深蓝则另辟蹊径,主打年轻化和差异化。手握超级增程技术,右臂是华为华乾崑智能。过去销量50万台,稳坐央企新能源销量头把交椅。深蓝攻势堪称核弹级:8月单就有三款新车投放,下半年更是“月月有大招”。到2030年,力争200万辆、海外占比35%;CEO邓承浩话糙理不糙:“我们的目标,是天方夜谭级别。”
阿维塔,显然走的是高端豪华路线。25-70万元区间,高颜值+高智能+高价值“三高”齐飞。上半年同比增幅超100%,连续四个月破万销量,渠道与工厂早已全球铺开。最值得一提的是与华为的深度共创,千人团队常驻重庆,2026年还要出百万级六座旗舰SUV。到2030年,17款新车覆盖MPV、跑车等全领域,建立自主高端品牌矩阵。
不是做大,而是做强
回头看这短短的不到两个月,从集团重组到三大品牌火力全开、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个引擎同时发动。新长安,不是简单加减法做大盘子,而是把握住价值战、本质上提前跑进未来赛道。
有人或许会疑惑:这么高的目标,是不是吹牛皮?但长安今年上半年已实现营业额1469亿、产销135.5万辆,各项增长数据亮眼。“大浪淘沙,中央级公司都下场了,还有谁敢混日子?”朱华荣的逻辑很朴素,做实事才能有余地谈理想。
未来的中国汽车业,是价格战到底,还是价值取胜?是自主苟活,还是全球征服?或许,大部分车企都还在研究“如何过冬”。但长安却用一场超速重组和一连串军令状给出了标准答案——主动破局,纵深推进。不做局部优等生,而奔着全球优胜者去。
或许,接下来汽车圈里的每一天,都是“56小时极限挑战”。当别人在盘算明天,朱华荣已经在路上狠狠踩了油门。
中国汽车往哪开?长安,似乎在给行业指明方向。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