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换标贵3倍,意大利公司靠贴牌,闷声发大财

最近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得聊聊。

您知道吗,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的一款汽车,在咱们这儿卖个十来万块钱,可一转眼到了欧洲的意大利,贴上个外国牌子,价格就能直接翻到差不多三十万人民币。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变戏法?

很多人都纳闷,难道咱们的国产车在外国人眼里就这么值钱?

奇瑞换标贵3倍,意大利公司靠贴牌,闷声发大财-有驾

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门道?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的主角之一,是咱们都挺熟悉的奇瑞汽车。

具体来说,是奇瑞旗下的一款叫瑞虎8 PLUS的SUV。

这款车在国内市场,因为空间大、配置高、价格也实在,口碑一直不错,属于那种很受普通家庭欢迎的车型,价格区间大概就在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

可是,就是这么一款咱们眼里的国民家用车,到了意大利,就上演了一出“变形记”。

在意大利,有一家本土汽车公司叫DR Automobiles,这家公司卖的一款SUV,看起来非常高档,售价高达4万欧元,折算下来就是三十万人民币左右。

当地的销售人员还会非常自豪地跟顾客说,这车的底盘调校功夫,都能跟玛莎拉蒂这样的豪车比一比了。

听着是不是特有面子?

可关键点在于,当有人打开这辆“意大利豪车”的发动机盖时,里面明明白白地印着奇瑞的英文标志“CHERY”。

奇瑞换标贵3倍,意大利公司靠贴牌,闷声发大财-有驾

没错,这辆车骨子里,就是咱们的瑞虎8 PLUS。

这下问题就来了,价格怎么就能差出这么多呢?

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意经。

这家意大利公司DR,并没有直接从中国进口一辆辆完整的汽车,因为整车进口的关税非常高,成本划不来。

他们的做法是,向奇瑞采购这辆车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外壳、内饰座椅等等,然后把这些零零散散的部件装上大船,运到意大利去。

等这些零件到了他们在意大利的工厂,工人们再把它们像搭积木一样,重新组装成一辆完整的汽车。

这个过程在行业里有个专门的说法,叫CKD,也就是全散件组装。

这么一来,因为进口的是“零件”而不是“成品”,关税就能省下一大笔。

组装完成之后,最画龙点睛的一步就来了。

DR公司会给这辆车进行一番“本地化包装”。

他们会把车头的中网格栅换个样式,让它看起来更符合欧洲人的审美。

奇瑞换标贵3倍,意大利公司靠贴牌,闷声发大财-有驾

然后,最关键的,就是把车身上下、里里外外所有奇瑞的标志,全都换成他们DR自己的标志。

方向盘上、轮毂上、车头车尾,你看不到任何奇瑞的痕迹。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一辆原本的中国奇瑞,就摇身一变,成了一辆“意大利制造”的DR汽车。

因为是在意大利组装的,所以打上“意大利产”的标签也名正言顺。

这样一来,它就有了意大利品牌的身份加持,再加上瑞虎8 PLUS本身产品力确实过硬,质量和性能都靠得住,所以在当地市场就非常受欢迎,价格自然也就能卖得高了。

DR公司几乎没花什么研发费用,就靠着这种“贴牌”的办法,轻轻松松地赚了大钱。

您可别以为只有奇瑞一家遇到了这种事,这种玩法在汽车圈里其实并不少见。

另一个更出名的例子,就是法拉第未来的贾跃亭。

前段时间,法拉第未来在美国开了一场非常隆重的发布会,推出了一款号称“陆上头等舱”的全新MPV车型。

发布会现场搞得跟好莱坞大片首映礼似的,非常气派。

但是,很多眼尖的网友很快就发现,这辆所谓的未来座驾,怎么看怎么眼熟,跟咱们国家长城汽车旗下的高端MPV“魏牌高山”,简直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奇瑞换标贵3倍,意大利公司靠贴牌,闷声发大财-有驾

后来,更是有人在法拉第未来的官方网站上,发现了一个没删干净的“证据”:在介绍车辆配置的英文页面里,居然出现了一句中文直译过来的内容,写着“高山9全系标配智能电四驱系统”。

这一下就彻底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说白了,就是把一辆魏牌高山拿过来,在车头加了一块大屏幕,然后换上法拉第未来的标志,就成了一款全新的、听起来非常高科技的美国豪车。

看那发布的架势,这车的定价肯定也是奔着天价去的。

说到这儿,我们就能看明白,无论是意大利的DR,还是美国的法拉第未来,他们用的都是同一套路。

这种“拿来主义”的模式,在短期来看,似乎对双方都有好处。

对于DR这样的外国公司来说,他们省下了一大笔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还巧妙地避开了高额关税,用一个现成的、质量可靠的产品,在自己的地盘上轻松赚钱。

而对于咱们中国的奇瑞和长城来说,也等于是多了一个销售渠道,不用自己费心费力地去国外建店、打广告,就能把车卖出去,增加了产量和收入,看起来是件“双赢”的好事。

但是,我们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就会发现这个模式存在着不小的隐患,尤其是对咱们中国的品牌来说。

最大的问题就是,咱们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技术、打磨出来的产品,最后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意大利的消费者开着DR汽车,只会觉得是意大利的品牌造车技术好,他们并不知道这辆车的核心技术和可靠品质,其实都源自于中国奇瑞。

奇瑞换标贵3倍,意大利公司靠贴牌,闷声发大财-有驾

咱们出了力,却没能赚到名声。

品牌的影响力,全被别人拿走了。

这就好比一个厨艺高超的厨师,一直在后厨默默地做菜,菜品大受欢迎,但所有的赞誉都给了前台的老板,顾客们只认老板的餐厅,却不知道这位幕后英雄。

长此以往,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很难从一个“优秀的供应商”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品牌”。

那么,中国汽车真正走向世界的康庄大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答案其实已经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自己走出去,在海外建立属于自己的工厂和销售网络,堂堂正正地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

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可以当成是试水,但绝不能当成长久之计。

真正有远见和实力的中国车企,早就开始这么做了。

比如比亚迪,现在已经在泰国、巴西、匈牙利等多个国家投资建厂,生产线上下来的是挂着“BYD”标志的汽车,直接在当地的市场和那些国际老牌车企正面竞争。

再比如蔚来,甚至把他们独特的换电站都建到了欧洲。

奇瑞自己,其实在俄罗斯等其他地区,也是有自己的工厂和品牌的。

这种做法,才是真正掌握了主动权。

我们不仅要输出产品,更要输出品牌和技术,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知道,这些好车,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

这不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更是为了树立中国制造业的新形象,摆脱过去那种“低价代工”的标签,这才是咱们真正值得骄傲和扬眉吐气的地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