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销量逆转还差点火候,上汽大众这些老将还能顶多久?
一脚油门下去,仍是熟悉的德味推背感,但抬眼一看街上的新能源大军,你会忍不住琢磨——上汽大众这帮老将,接下来还能稳几年?
8月底的上海,天气热得像是在烤铁板。朋友约我去试两台车,一台是刚洗好漆的帕萨特,另一台是新下线的ID.4X。两台车停在一起,就像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人,和一个穿着运动连帽衫的年轻小伙,各有气质。
先开帕萨特。方向盘的握感和脚下油门的线性,让人有种回到老朋友家吃饭的安心感。动力输出不急不躁,高速巡航稳得像趴在铁轨上跑,这种感觉在一众越来越花哨的车里反而稀缺。可问题也摆在那——油价涨得比海水退潮还快,这么大的车天天加油,钱包和心都得够硬。
再换ID.4X。电门轻轻一点,车像被橡皮筋弹出去似的,比帕萨特灵活不少。可开了几公里,我发现它的车机反应还是有点迟疑,特别是在导航缩放的时候,甚至不如隔壁国产品牌的顺滑。朋友憋了半天说了一句:“这就像是西餐厨子学做川菜,味不辣,油又不够香。”
聊起销量,上汽大众今年8月的成绩单里有亮有忧。大号选手依旧是帕萨特、朗逸、途观L,这些油车能撑起半边天。但新能源阵容——尤其是ID系列——的表现,说好听是“稳中有进”,说直白点就是“没太大水花”。
集团内部的排名,大家都知道大概格局。第一是上汽通用五菱,靠着亲民车海战术冲到了近百万台量级;上汽大众是第二,但年累计比去年还是掉了点。至于斯柯达,那真是令人唏嘘,今年前八个月总销量勉强上万,最惨的柯迪亚克八个月才卖了六百多台,这要放在十年前,简直想不到。
奥迪这边情况好一点,A7L稳住了阵地,不过那些寄予厚望的新车,比如A5L,还得再看看市场反应。毕竟豪华车的用户,嘴巴挺挑。
更微妙的是大众品牌的新能源布局。虽然ID系列在造型和驾驶体验上找到了些风格,但它面对国产新能源对手那种“高性价比+快迭代”的打法,很容易陷入反应慢半拍的尴尬。你会有种感觉——上汽大众这艘船还在按老地图航行,只是换了几张彩色的帆。
我问几个开大众的老车主,他们大多说短期还愿意买油车。一是习惯没改过来,二是觉得新能源车型保值和充电便利性还得再看看。但年轻一代明显不一样,他们刷配置表,看智能座舱,看加速成绩,对品牌情怀的黏性没那么强了。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你能看见两条赛道在慢慢拉开——一边是油车依旧有稳定群体,但很难再长出新客户;另一边是新能源像雨后春笋,还带着些“新玩意儿”的新鲜劲儿。上汽大众要同时兼顾两边,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隔壁对手一年能换两三次产品细节时,慢半拍可能就被拉开差距。
不过不得不说,上汽大众那套德系底盘和装配工艺,依然打动着不少用户,尤其是对稳定性有执念的人。我有个哥们在郊区开着十年前的途观,三天两头拉货、进泥地,车门一关,依旧是扎实的“咚”一声,他说这是他不换车的最大理由。
开完车,朋友递了一罐冰可乐给我,半开玩笑地说:“要是ID.4X也能有帕萨特那种一脚出去的笃定感,再加个国产品牌的车机速度,这仗就好打多了。”我笑笑没接话,因为他这话,其实就是上汽大众今天的尴尬缩影。
至于未来怎么走?坊间有人打趣,上汽大众可能在下半年有个“大动作”,传说会是一台既有德系扎实感,又能和国产电车正面较量的全新车型。是真是假咱没法确认,但车友调侃说要是这事真成了,“油转电”时的那道坎,也许就没那么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