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出门,亲友们总是嘱咐我们开慢点儿、注意安全。有些人觉得慢开车能避免不少风险,可你晓得吗,开得快会被罚,开得慢也是!
每到节假日,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总是挤得水泄不通,主要是那些“慢吞吞”的车把大家都拖慢了,开得像蜗牛,不如走路快,这让不少人直呼不满。不过现在情况开始好转了,国家出手整治了。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发力呢?除了那些慢车,还有什么需要整治的呢?
前言本文所有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支持,确保论述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每一个观点,都是基于经过验证的事实而得出的。通过精心筛选的信息来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而详尽的视角,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所讨论的话题。
完了!“马路大妈们”的天塌了
开车的朋友们都明白,速度过快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当情绪激动的时候。就像在江西景德镇那起悲剧,肇事司机在限速40码的城市道路上,硬是开到了120码,结果导致一家三口全部遇难,特别是那个孩子,惨不忍睹,现场的情形真是惨烈无比。
事情一出,网友们除了对肇事者怒骂不已外,都开始担心快车驾驶的危险。其实,像这种因开快车发生的事故真的不少,尤其是骑摩托的朋友们,因车速过快而丧命的人真是屡见不鲜。于是无论是骑摩托,还是开车,大家都琢磨着一个“慢”字的重要性。
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马路,能慢就慢,尽量贴着最低限速开,甚至有些车子开的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俗称“龟速行驶”,这样的车辆也被大家叫做“龟速车”。
在大家口中,最具代表性的“马路三大妈”车型,莫过于“轩逸”、“朗逸”和“卡罗拉”。人们之所以给它们这个称号,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速度实在太慢了,简直是慢得让人无奈。
其实不仅仅是这三款车慢,许多车型在路上都开得很慢。只不过这三款在“龟速车”领域的占比稍微高点。实际上,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开得慢的情况真是屡见不鲜。
“龟速车”慢的原因真的是五花八门。有的驾驶员是新手,尤其是在普通路段上就已经不太敢开,到了高速那更是战战兢兢,自然就开得更慢了,这种情况也算能理解,毕竟新手上路还是需要点时间适应的。
还有一些司机,整年就出门几趟,高速上开得飞快,对他们来说太紧张了。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速度一下子就降到了最低限速以下,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不过,接下来的一些情况就让人捉摸不透了。
国家出手!我们的“强”来了
因为不太熟悉高速,或者说不太适应,车速慢点也没啥大问题,反正也不至于影响太多。不过,那些故意开得慢得像乌龟一样的车,可就真是有点过火了。
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比如省油、省电、玩手机、打电话、甚至抽烟,总之就是不认认真真开车。这样的借口在那些慢得像乌龟的车里占了大多数。一旦他们速度一降,后面的车也只好跟着减速,最后大家横亘在一起,就成堵车了。
不少人搞不懂,高速上怎么会堵车,尤其是节假日,出游的人可真不少啊。虽然心中有些疑问,但大家还是耐心等着。可一旦过了那段堵的时间,很多人就忍无可忍,心里真是气炸了,原来最后的这一切全都是最前面那辆开得慢得像乌龟的车惹的祸。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在某个地方等了好久,结果一过那个堵的点,前面居然特别畅通,几乎没啥车,眼前一片开阔。而身后却是让人抓狂的堵车长龙。正因如此,节假日的出行,有些人总是因为怕堵车而犹豫不决,真是让人无奈。
现在情况变了,国家要出手整治那些“龟速车”了。据央媒的消息,多个地方已经开始用无人机来整治高速上的慢行车辆。如果效果显著的话,或许会推广到全国范围。这样一来,节假日出游的时候就能避免那种堵车堵得像“蜗牛”的局面了。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挺不错的,希望快点能在全国推广。然而,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毕竟在这之前,慢行车辆的管理并不怎么到位。大家只是在背后骂几句,反正也没什么实际影响,没想到今天正式开始整治了。
可要是你因为开得太猛,不小心超速了,那就得扣三分,还得罚二百。说实在的,开快车确实有风险,不光是扣分罚款,隐患也不少。而慢车几乎没有什么惩罚措施,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那么多“龟速车”。
还有一种情况,前面的车正常开着,但后面那辆车拼命追,速度快得离限速越来越近。这样一来,前面的车就显得很慢,自然就被归入“龟速车”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除了“龟速”之外还要治理什么?
其实在高速上,要是车辆慢速行驶,走慢车道也没人会说什么。但有些车就是喜欢慢悠悠地走在快车道和超车道,让那些想快点跑的车儿根本动不了。这就搞得很多地方的超车道成了慢车道,慢车道反倒变成了超车道。
在慢车道上超车可真是个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在高速上。因此,治理这些开得慢的车,不仅是为了缓解堵车,更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的看法是,治理龟速车绝对是必要的。
现在成都、上海、济南等地都已经开始治理龟速车,以成都为例,目前交警在一些区域已经试点了“龟速车”管理系统,后续还会推广到全市的高速和快速路段。
成都针对龟速车的整治采取了“提醒+处罚”的双重策略。开得慢的车辆会先收到交警发来的提醒信息,告诉司机该加速了。如果司机听劝就没问题,假如不听继续慢行,那就有可能吃到100元的罚款,还得扣三分。
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现在还不太清楚。我们当然希望能管用,最好能推广到全国,让假期出行更顺畅。不过,这样一来,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整治交通拥堵,光靠治理慢车就能行吗?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科创中心的陈主任提到,除了针对慢车的治理,我们可能还得从改善道路设计、推广驾驶教育和提高智能驾驶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得多管齐下。不能只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得让大家真正意识到慢车带来的危害,这样才能自觉放弃龟速车。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觉得龟速车有没有必要治理?如果认为需要,那该怎么治理呢?从哪些方面着手比较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