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经历了被业界从看不起、看不懂到追不上的过程。 ”2024年7月,在问界第4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的这句话,让台下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感慨万千。
三年前,这家还在微车市场挣扎的传统车企,因与华为的合作被质疑“出卖灵魂”;三年后,赛力斯却豪掷115亿元,买下了华为智能汽车核心业务平台,引望公司10%的股权。
这笔交易的细节揭示了赛力斯的决心。 2024年8月25日,赛力斯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现金11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
引望并非普通公司,它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车BU)的独立载体,承载着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根据评估,引望在基准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7.17亿元,但市场法评估价值高达1152.56亿元,增值率1916.16%。 这意味着赛力斯以百亿资金押注的,是华为技术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
赛力斯的底气来自其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2024年上半年,赛力斯营业收入650.44亿元,同比暴涨48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这一业绩与问界系列的销量紧密相关:上半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其中问界M9累计大定突破12万辆,成为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的销量黑马。
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63.60亿元,这为其支付股权转让款提供了现金流支撑。
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被称为“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营销等环节。 2023年9月问界新M7的上市成为转折点,该车型上市后销量迅速攀升,帮助赛力斯保住了全年正增长。
2024年,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 7月,赛力斯以25亿元从华为手中收购了919项问界系列商标和44项外观设计专利。
此举被余承东解释为合规需要:“品牌必须由生产厂商拥有,所以我们把四个‘界’都转给了车厂。 ”这意味着赛力斯彻底掌握了问界品牌的所有权。
引望的财务数据反映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盈利能力。 2024年1-6月,引望营业收入104.35亿元,净利润22.31亿元。
而2022年和2023年,该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损75.87亿元和55.97亿元。 这种扭亏为盈的转变,与问界车型销量爆发直接相关。
银河证券的报告显示,引望上半年90.55%的收入来自前五大客户,其中最大客户贡献了66.14亿元销售额。 考虑到问界上半年18万辆的销量,华为从每台问界汽车获得的部件及服务费用约为3.67万元。
赛力斯并非唯一入股引望的车企。 2024年8月,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科技同样以115亿元收购了引望10%股权。
交易完成后,引望股权结构变为华为持股80%,阿维塔和赛力斯各持股10%。 2025年3月31日,引望完成工商信息变更,董事会组成也体现了“华为+车企”的联合治理模式: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任董事长,余承东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任副董事长,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任董事。
这种股权合作背后是智能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 2024年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1.1%。
与此同时,L2+级智能驾驶功能正快速普及,其在中国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5.98%提升至2024年前4个月的8.70%。 高工智能预测,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
智能驾驶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辅助驾驶功能在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从2021年的第1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5位。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21年,但赛力斯的前身小康股份早在1986年就已创立,最初生产汽车弹簧等零部件。
2016年上市后,公司在美国成立SF MOTORS进军新能源领域,但2018-2019年亏损超过9亿元。 2020年,其首款新能源汽车SF5全年仅卖出732辆,新能源板块亏损近13亿元。
与华为合作后,赛力斯在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626.39%,突破8万辆。 然而2023年市场竞争加剧,销量增长乏力,直到9月问界新M7推出才扭转局面。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在2024年实现收入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这一数据印证了徐直军在签约仪式上的表态:“问界是华为与车企跨界合作并获得商业成功的一个典范。 ”而张兴海则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三年内实现问界年产销百万辆。
若该目标实现,意味着引望将获得百万台套的供应订单,赛力斯将从业务增长和股权投资中双重受益。
4月1日,赛力斯公告披露已支付两期总计80.5亿元股权转让款,尚需支付剩余34.50亿元。
与此同时,双方合作已延伸至智能制造领域,赛力斯负责机器人硬件制造及产线搭建,华为提供智能驾驶系统及具身智能大模型,计划2025-2026年分阶段投产。
这种从汽车到机器人的合作扩展,体现了双方技术互补的深度:华为的ICT能力与赛力斯的机电一体化生产能力结合,试图实现“青出于蓝”的技术转化效率。
尽管华为与宝骏、江淮等车企的合作引发了对赛力斯稀缺性的质疑,但数据显示其他“界”系列销量远不及问界。
问界销量占鸿蒙智行85%以上,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了“问界=华为汽车”的认知。 这种品牌认知的差异化,成为赛力斯在众多华为合作伙伴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有投资者建议赛力斯专注代工模式,但反对意见指出汽车代工利润率低于消费电子,且会丧失品牌溢价空间。
赛力斯2024年第二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27.4%,这一数据高于其他造车新势力。 这种毛利率水平使得赛力斯在盈利能力和品牌价值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3月31日,华为在发布年报的同时宣布,徐直军于4月1日至9月30日当值轮值董事长。
而引望的法定代表人也在同期由郑丽英变更为徐直军,注册地迁至深圳市龙华区。 这种管理层和注册地的调整,被视为华为加强对智能汽车业务管理的信号。
华为曾表示希望更多整车企业入股引望,但截至2025年3月,除阿维塔和赛力斯外,尚无其他车企入股。
业界关于引望第三家整车股东的猜测涉及上汽、东风、广汽等企业,但股权多元化的进一步进展仍需观察。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数据归属与共享机制等问题尚未明确,这可能是潜在合作方持谨慎态度的原因之一。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关系经历了从技术供应到股权绑定的演变。 2024年8月23日,双方在深圳举行签约仪式,张兴海表示此次投资“标志着赛力斯与华为升级为‘业务+股权’的全面合作”。
余承东则承诺“未来华为和引望将持续支持问界品牌向上,推出更多新品”。 这种从商业合作到资本联姻的转变,反映了智能汽车产业分工模式的创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