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聘王潮歌,汽车新尝试,融合三星堆敦煌元素

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年买车越来越像买房了?

不是说价格越来越高(当然也没低到哪儿去),而是越来越讲究“文化附加值”。

以前大家买车,图的是发动机带劲、空调够冷、油耗省事。

王传福聘王潮歌,汽车新尝试,融合三星堆敦煌元素-有驾

现在不一样,厂商恨不得搞个发布会都要搬出一堆山水画、青铜器、飞天壁画,恍惚间我都怀疑,这车不是想上路,是要进博物馆。

王传福请王潮歌来做“仰望设计美学共创官”,把三星堆和敦煌飞天都往车里塞,这操作,属实有点像“把文物搬进4S店”,你说这到底是审美觉醒,还是营销新瓶装老酒?

先讲讲事儿的起因,简单点说,比亚迪最近搞发布会,王传福当场给王潮歌颁了个聘书,不是让她给车画条线、选个色,而是直接让她搞“东方美学共创”,要干嘛?

要挑战西方豪华车那一套“设计语言”。

以前奔驰宝马奔驰法拉利,什么“大厂标、镀铬、真皮座椅”,定义了啥叫“豪华车”。

现在比亚迪不答应了,得有点自己的文化魂、设计味,不光要车跑得快,还得让你一坐进去就感觉像掉进了某个历史朝代。

于是,仰望U8L的设计里,前脸要做成“鼎”,格栅纹路学青铜器,连车标都是甲骨文的“电”字,还要用24K真金。

这金贵程度,连我的土豪朋友看了都说“壕无人性”。

王传福聘王潮歌,汽车新尝试,融合三星堆敦煌元素-有驾

内饰讲究中轴对称,曲面屏搞成瀑布,两边像群山,木材要一棵树劈成,羊毛地毯,麂皮顶棚,这味道,搞得我都想脱鞋进去打个盹。

但问题来了,一辆车,能不能真装下三星堆和敦煌?

咱们买车的,是去体验历史厚重感,还是就图个A点到B点快?

比亚迪这波“文化输出”,到底是认真的,还是又一次“高级感的面子工程”?

我的看法是,比亚迪这波操作,是在用力过猛里找突破口。

为啥这么说?

技术同质化,你懂的。

现在新能源车,电池、平台都差不多,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反倒成了你能不能讲个好故事,扎根点独特的东西。

王传福聘王潮歌,汽车新尝试,融合三星堆敦煌元素-有驾

特斯拉讲“硅谷极客范儿”,BBA讲“百年传承”,中国品牌往哪走?

比亚迪看明白了,咱有五千年文化底子,这东西不是你日系、德系说学就能学会的,那干脆就把中国风拉满,玩个文化大招。

仰望U8L里,黑金配色学战国漆器,门板叫“秋日庐山深沉画卷”,连后备箱都改成观景台——你说这是车,还是露营神器?

但我总觉得,这事儿里头有个悖论:“文化+豪车”,真能拯救中国品牌的高端梦吗?

想想看,咱小老百姓买辆车,最先关心的是啥?

能不能续航,出事了修车贵不贵,开出去朋友认不认识这标。

你跟我说车里有“天人合一”,讲“哲学意境”,这玩意我真得天天去敦煌参禅才能体验到吗?

万一回头用车App一看,系统还得每周推送一句古诗词,早晚变成“文化过敏体质”。

王传福聘王潮歌,汽车新尝试,融合三星堆敦煌元素-有驾

再说了,西方豪车为啥牛?

人家不是没文化,是把“高级感”做成了全球用户都懂的符号。

仰望这套“中华审美”,能不能让外国人也觉得牛?

还是说,只能咱们自己人自嗨,变成国产版“民族限定皮肤”?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王潮歌这位导演,擅长啥?

大型实景演出,沉浸感体验。

她不是汽车工程师,不懂悬架底盘,但她懂怎么讲故事、营造氛围,这和高端车用户追求的那种“氛围感”刚好对了上。

比亚迪这波,不是简简单单的请明星站台,而是把文化搭建进了用户体验里。

王传福聘王潮歌,汽车新尝试,融合三星堆敦煌元素-有驾

你说这是不是忽悠?

我觉得一半一半。

真懂生活的人,其实还挺吃这一套的,毕竟“有温度的文化符号”听起来确实比“智能大屏”高端那么一丢丢。

可是,大家也别忘了,车归根到底还是个交通工具。

你装修得再像故宫,发动机出问题,用户照样骂娘。

文化赋能能赋到哪儿?

顶多赋到“第一眼惊艳”,但日子久了,买家还是得看性价比、保值率、服务体系、技术成熟度。

这也是为啥仰望“销量破万”听起来很燃,但真要大众普及、全球走红,还早着呢。

王传福聘王潮歌,汽车新尝试,融合三星堆敦煌元素-有驾

毕竟,连周鸿祎、俞敏洪都买了,咱也没觉得仰望成了新一代“国民神车”,不是吗?

要我说,比亚迪把文化这张牌打出来,是挺有格局的事儿。

至少比一味学西方、卷配置、卷参数,更有长远意义。

但千万别走歪了,别最后变成“文化表演型豪车”,花里胡哨、雷声大,雨点小。

文化这东西,玩得好,是魂;玩不好,就是壳。

你不能让买家买回家后,天天研究“这块木头是不是一棵树劈出来的”,而忽略了“这车关键时刻能不能救命”。

当然,我也得自黑一句:作为一个“文化气息不如茅台,审美高度停留在QQ空间”的普通人,我要是真有一百万买车,可能最后还是拿不准,是选一台能载我去看山水的仰望,还是选一台能让我全家舒舒服服不出问题的“德系老大哥”。

但有比亚迪这么努力地往中国元素上靠,至少让咱有了点自信:原来车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载体”,不只是西方的符号。

最后,问题给到你们:“一辆车,到底能不能装下三星堆和敦煌?”你觉得,车企真的该把中华美学当成豪华的底色,还是得回归基本,把交通工具做好?

等到哪天仰望真的把发布会搬到大明宫、嘉峪关,你会买账吗?

评论区说说,别等着王潮歌来给你编剧,咱就聊点真心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