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奔驰中国把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扔到桌上时,整个市场都静得可怕。
就这么点儿?29.32万辆。这数字不仅难看,还带着一种自由落体的速度感,同比直接摔下去14%。你以为这就到底了?天真。到了第二季度,那下滑的曲线简直就是断崖,幅度直接干到了19%。就这么说吧,全球市场里,中国成了奔驰摔得最狠、脸先着地的那个地方。这几年的奔驰,在中国,可能过得比哈尔滨没暖气的冬天还难熬。
销量和口碑,就像两盏同时亮起的红色警报灯,刺得这个百年老牌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寒意。这不是什么市场小波动,喝口热水就能缓过来的那种。不,这是一场风暴,关乎生死。警报声不只在财务那帮人的Excel表里尖叫,它还直接跳到了用户的车机屏幕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黑屏。
说起来,这冰冻三尺也不是一天就冻上的。去年的数据就已经开始不对劲了,全年卖了71.4万辆,比前一年少了7%。当时大家可能还觉得,没事,调整一下。结果到了今年,这哪是调整,这简直是踩着刹车往悬崖底下冲,而且好像刹车还失灵了。
尤其是电动车,那块本来被当成救命稻草的业务,去年才卖了18.5万辆,同比直接没了23%。重灾区中的重灾区。还有更逗的,以前燃油版的明星车型CLA,有个月份你猜卖了多少?344台。这数字,别说喂饱经销商了,给人家塞牙缝都嫌磕碜。
如果说卖得不好只是面子挂不住,那今年6月份发生的事,就是直接把里子给撕烂了。全国各地,一堆奔驰车主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花了几十上百万买回来的那个“移动的豪华客厅”,突然就变成了“移动的板砖”。导航、CarPlay、语音控制……一夜之间,全瘫了。
一个豪华品牌,连最基础的智能功能都保证不了,你还跟我谈什么体验?这起大面积的车机瘫痪,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奔驰脸上,把它在智能化这条路上的短板和虚胖,彻底给打了出来。那块遮羞布,被扯得稀烂,一点没留情面。以前吧,还能靠着那个三叉星徽的光环撑一撑,但现在,这个光环正在被那些玩了命往前冲的中国本土品牌,一点点地稀释掉,光芒越来越暗。
有数据说,中国自主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几年前还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5%,现在呢?快30%了。真不是奔驰变差了,是你的对手们在智能化、电动化这条新赛道上,已经跑出了“F1”的速度,而你还开着老爷车在后面慢悠悠地晃。还有一个数据更扎心:94%的中国车企会在新车上用AI方案,而在德国、奥地利那些传统汽车大佬的地盘,这个比例才20%。
这差距,已经大到你闭上眼睛都能感受到了。
然后呢?走投无路的奔驰,只能找外援了。它选的这个“救兵”,你可能想不到,就是那个搞抖音的字节跳动。其实这事儿也不是突发奇想,俩人眉来眼去挺久了。从去年字节的“火山车娱”装进奔驰车里,到今年跟火山引擎搞合作,一步一步,终于到了今年,俩人决定不搞暧昧了,直接把合作推到了最深处。
合作范围大得吓人,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化研发……这几乎等于奔驰把自己的“智能大脑”拆了一部分下来,递给字节说:“兄弟,你来帮我重塑一下吧。”说白了,就是想从字节这个互联网巨头身上,借点“智能基因”,给自己紧急输个血,别休克过去。
这次合作的重头戏,是那台马上要上市的全新纯电CLA,它会用上字节的“豆包”大模型。这台预售价25.8万的车,目标也贼清楚,就是要从特斯拉Model3的嘴里抢吃的。
“豆包”,这名字听着跟个路边小吃似的,刚开始你可能会怀疑,这玩意儿行吗?能救奔驰?但实际上,它可能就是奔驰现在最需要的那剂“猛药”。你想想以前的奔驰车机,你得像教幼儿园小朋友说话一样,用最标准的普通话,下达最精确的指令,稍微带点口音,或者话说得随意点儿,它就直接罢工了,跟你装傻。
但有了豆包,据说一切都不一样了。你可以用更自然的、像跟人聊天的方式跟它说话,甚至夹几句方言,它都能听懂。这还不只是语音升级那么简单,豆包还会深度参与到智能驾驶的决策里去。背后还有火山引擎的云计算和数据平台撑着,整个智能体验,听上去是要脱胎换骨了。
然而,奔驰这场“补课”行动,才刚开始,就一头扎进了一场更乱的战局里。
这场叫“软件定义汽车”的战争,早就不是谁技术好谁就牛了,而是生态、数据和算法的全面大乱斗。一个有点尴尬的事实是,当奔驰还把豆包当成什么秘密武器的时候,它的老对手特斯拉,已经悄悄地在新款ModelY上用上了同款大模型。这还不算完,广汽、上汽这些国内车厂,也早就跟字节勾肩搭背,成了合作伙伴。
这就意味着,奔驰费了半天劲拿到的,根本不是什么独家武林秘籍,顶多算是一张刚刚挤进AI牌局的门票。它没有领先,只是勉强跟上了大部队的尾巴。
你再看看国内那些对手。蔚来、小鹏,人家早就有了自己一套玩得贼溜的智能座舱方案,还动不动就给你来个OTA升级,总有新东西玩。比亚迪更是直接抱上了阿里云的大腿,在跨端交互上花样百出。相比之下,奔驰呢?直到去年的CES展,才后知后觉地宣布要把大语言模型塞进系统里。这节奏,慢的不是一拍两拍了。
更要命的危机,在骨子里。麦肯锡有个报告说,一大批传统豪华品牌的车主,正在哗啦啦地流向中国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为什么?在年轻消费者眼里,奔驰的形象多少有点……怎么说呢,“老气”,缺了点科技酷炫的感觉。就算豆包能让车机变聪明,但你想把那些已经“变心”的用户再拉回来,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说到底,奔驰和字节的合作,更像是一次站在悬崖边上的自救。销量崩盘,技术掉队,再不找个强力外援拉一把,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这次合作,也许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让奔驰在智能化这张考卷上,不至于交个白卷。但想真正扭转颓势,单靠一个“豆包”,是远远不够的。这背后需要的,是整个体系的变革,从研发的速度,到对中国用户到底想要什么的理解,都必须来一次彻底的、痛苦的革新。
毫无疑问,在这场汽车智能化的生死竞速里,奔驰才刚刚回到起跑线。它面前的,是一条漫长、拥挤,而且随时可能爆胎的赛道。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