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订单狂欢”?小心数字游戏背后,或是“皇帝的新装”
订单数据“大跃进”,谁在导演“一车难求”的戏码?
你被“小订过万”忽悠了吗,揭秘车企营销内幕,拒绝当“韭菜”!
汽车行业真热闹,新车发布会,各种发布数据,动不动就“小订过万”,听起来很厉害,好像你不赶紧订就买不着了,真是这样吗,早些年贾跃亭的FF91,也号称有多少多少订单,结果呢,车影都没见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也玩这套,是不是有点眼熟。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道道,一个汽车博主吴佩就说过,这些“小订过万”,很多都是广告策划,就是想让你觉得这车很火,内部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车企就喜欢公布这些“小订”数据,但谁来管这些数据真不真呢,反正都是自己说了算,想说多少就说多少。
前段时间,新款问界M7预售,官方说6个小时“小订”突破13万辆,哇,听着都吓人,阿维塔的前高管李鹏程就看不下去了,直接吐槽,他说,今年年初到现在,乘用车“小订”已经突破5000万台了,这数据明显是假的,摆明了暗讽这些车企订单数据造假,他说,按这个速度,全年汽车订单要突破1亿辆,这可能吗,谁信啊。
人家说得也对,“小订”嘛,随时可以退,又没人管,车企就喜欢夸大宣传,搞得好像“人人都买他家的车”一样,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让你觉得不买就亏了,现在很多人买东西都喜欢看销量,销量高就觉得东西好,车企也抓住这种心理,拼命刷数据,让你觉得他们的车很受欢迎,很多人都在买。
这种“小订”和真正的订单不一样,很多人只是交个定金,先占个位置,回头觉得不合适就可以退,所以“小订”的数量并不能代表最终的销量,车企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还是喜欢拿“小订”说事,因为这样可以吸引眼球,制造话题,让更多人关注他们的车。
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这些“订单狂欢”,要自己去了解情况,多看看车,多试驾,听听其他车主怎么说,不要被那些漂亮的数字冲昏头脑,订单数据再好看,最终还是要看车的质量和性能,如果车不好,订单再多也没用。
现在一些车企,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又是直播带货,又是饥饿营销,就是想让你赶紧下单,但你一定要冷静,不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买车是一件大事,要多做功课,多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些所谓的“订单狂欢”,很可能只是车企的营销手段,你可别当真。
想想那些“秒杀”活动,有多少人真的抢到了,很多都是陪跑的,新能源汽车的“小订”也一样,可能只有少数人真的买了,大部分人只是围观的,甚至是被车企雇来充场面的,你可别觉得自己是幸运儿,真的抢到了,结果发现自己成了车企营销的“无形NPC”,帮他们宣传造势了。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车企为了生存,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迷惑,要看清本质,选择真正好的产品和服务,订单数据只是一个参考,不能决定一切,理性消费,才能避免踩坑,才能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车。
所以,下次再看到“小订过万”之类的消息,记得多留个心眼,不要盲目相信,多看看其他人的评价,多去试驾体验,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不要成为车企营销的牺牲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车。
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搞用户运营,建立车友会,组织各种活动,表面上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实际上也是为了营销,让你觉得加入他们的圈子很酷,他们的车很好,但你也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这种氛围所影响,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
总之,新能源汽车“小订”这个事,水分很大,消费者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多了解情况,多做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要被车企的营销手段所迷惑,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才能避免踩坑,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车,订单数据只是一个参考,最终还是要看车的质量和性能,还有售后服务,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车企都喜欢讲故事,说他们的车有多么智能,多么环保,多么舒适,但你也要看清楚,这些是不是真的,不要被他们忽悠了,多去试驾体验,感受一下车的性能,听听其他车主的评价,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买车是一件大事,要多做功课,不要盲目跟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车企为了促销,会搞各种优惠活动,比如送充电桩,送保险,送保养等等,但你也要看清楚,这些优惠是不是真的划算,不要被他们迷惑了,有时候,他们会把车价抬高,然后再给你一些优惠,让你觉得很划算,实际上你并没有省多少钱,所以,要多比较,看看哪家车企的优惠最实在,才能真正省钱。
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很快,新车型层出不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买车之前要多了解一些行业动态,看看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选择一款技术比较先进的车,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车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过时,不要买一些过时的车型,那样很快就会被淘汰。
买车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要盲目追求高端车型,有些高端车型虽然性能很好,配置也很高,但价格也很贵,而且有些功能你可能根本用不上,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车,这样才能避免浪费,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车。
提醒大家,买车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多了解情况,多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要被车企的营销手段所迷惑,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才能避免踩坑,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车,订单数据只是一个参考,最终还是要看车的质量和性能,还有售后服务,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