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订过万全是假的?博主爆料车企造假价码,花两三百万哄领导开心

在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车上市后最火的不是销量,而是“小订订单量”!动辄“上市48小时,小订破万”,这种“上市即大卖”的供不应求氛围,已经成了各大车企的“流量密码”。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和博主最近集中爆料,撕开了这层华丽的“订单滤镜”——很多所谓的“爆单”数据,竟然是花钱造出来的!

小订过万全是假的?博主爆料车企造假价码,花两三百万哄领导开心-有驾

💸 造假已成“全链路”产业链:花两三百万只为“哄领导开心”

别以为订单造假只是P一张海报、随便编一个数字那么简单。据国内著名汽车媒体人吴佩老师等爆料,这种“小订过万”的现象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全链路”的黑色产业链。

广告公司早有预谋: 很多车企的“爆单”海报,其实是广告公司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策划好的“既定流程”,不管真实订单有没有到数,到点就发,只为营造爆款氛围给消费者看,更重要的是——哄车企领导开心!

百万级成本投入: 更有博主直接曝出“造假价码”:根据第三方机构估算,一家车企想要成功造出“小订3万”的假象,光是支付给黑产团队和广告公司的费用就可能超过100万元。再加上给员工的“刷单补贴”、给经销商的“锁单返利”等,总成本可能高达两三百万元!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个造假过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环节:厂家、广告公司、黑产方、员工,甚至经销商,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这种集体式的造假,让人不得不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和行业诚信。

小订过万全是假的?博主爆料车企造假价码,花两三百万哄领导开心-有驾

🤔 订单造假的原动力:对“市场盲从”的精准拿捏

车企为什么要冒着高成本和信誉风险去造假?本质上,还是源于对市场和流量的焦虑

新车上市像“下饺子”: 国内汽车品牌和新车太多,竞争异常激烈。对于那些没有历史数据支撑的新车型,车企高层往往心里没底,需要“数据佐证”来证明其成功。

给领导一个台阶: 对广告公司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厂商满意。只要发布会上“小订”数据是成功的,哪怕后期销量拉胯,也可以归咎于是经销商接待不力或者竞品拦截得当,与上市宣传无关。这简直是“一次性成功,持续可合作”**的完美剧本。

精准拿捏消费者心态: 很多消费者买车,特别是买新品牌新车时,存在一定的“盲从心理”。他们会想:“如果大家都订,说明这款车肯定不错!”这种心态恰恰掉进了车企挖的坑——当你喜提爱车时才发现,自己是少数真金白银买车的车主,那些“过万”的订单早已“隐身”了。

💡 如何避免被套路?产经博主教你一招!

订单造假虽然防不胜防,但也不是无迹可循。国内著名汽车产经博主孙少军就分享了一个简单实用的辨别方法:看进店量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买车是大宗消费,即使交了小订,也一定会去店里试驾,最终决定是否大订或锁单。所以:

如果你看到一款新车刚上市就宣称“小订订单爆了”,但终端门店却“门可罗雀”、试驾区空空荡荡,那么大概率就是订单造假!

小订过万全是假的?博主爆料车企造假价码,花两三百万哄领导开心-有驾

反之,如果门店也是人满为患,人流如织,那么即使订单数据有水分,至少也证明了这款车有足够的市场热度和关注度,跟风购买的风险也会小得多。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面对车企动辄上万的“小订”数据,多留一个心眼,多跑跑线下门店,才是最靠谱的“避坑指南”。

你买车时,会参考那些“上市爆单”的数据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