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用油还是用电,充电难题多,保值率让人愁

凌晨三点,地下车库的灯光像没睡醒的大眼袋,昏黄一片。我站在那辆刚买不到一年的增程车前,皱着眉头琢磨到底该用电还是加油。充电桩离家有一公里,油价在加油站屏幕上跳舞。有人说,人到中年会变得啰嗦,我觉得琢磨“到底选哪种能源”的时候,人比车都显得电量不足。这场“只买车不买焦虑”的美梦,显然碎得不够彻底。

如果你也曾在论坛狂刷“增程vs纯电哪个好”,你多半有点拿不准主意。现在停下来想一想:你是否真得有一根能插车的家用充电枪?你是不是预备着成本焦虑的逐层递进?你会不会在某一天醒来,看到自己车的二手价,跟新手机的贬值速度一个水平?以上这几个问题,可能比4S店里销售的天花乱坠更重要。

先回溯下我当初“头脑发热”的流程。那是一场家里的座谈会,太太说,别买纯电,充电太麻烦;爸妈坚信油车不容易掉链子;朋友劝告,增程刚好,这个两全其美的词像是一剂万能药。——事实证明,车市里的“完美解决方案”,通常是销售的开胃前菜,而现实才是主菜,带点苦味。

增程车用油还是用电,充电难题多,保值率让人愁-有驾

入手后第一个冬天,我遇到充电难题。增程车说白了,就是把“电动焦虑”缓和了一点,但没有根除。家里没固定充电桩,靠公共充电像是考试临时抱佛脚——一切都靠运气。增程车的纯电续航在理想环境下100到200公里,在冬季大减,能剩下50公里就谢天谢地了。每隔几天跑去抢充电桩,像极了小时候排队买热奶茶,边冷边等,希望快点轮到自己。

让人格外郁闷的是,充电速度也成了瓶颈。主流增程车充电功率不到50kW,普遍需要40分钟以上才能补满。公共场合,纯电车已经可以10分钟补能200公里,旁边纯电车车主轻松按完充电键就能刷抖音,而你还在数着进度条慢慢爬升。其实所谓“增程”,某种程度上是制造更多操作、等待和心理成本的叠加。

说到心理成本,增程车主很容易陷入自我挣扎。你以为“一车两用”是随时切换,其实那是“双倍纠结”。经济账一算,电费一公里可能只要一毛钱,油费却是六倍。你不甘心多花钱跑油,尝试死磕电动模式,却被每两天就要补电的现实逼回去加油站。开30万的车,纠结几十块钱的油费——这不是“精打细算”,而是“精神内耗”。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在用油车的钱练习电车的生活方式,偶尔还得给充电站的Wi-Fi写感谢信,毕竟等得久,总得刷点新闻。

这种“成本焦虑”,本质其实是自我消耗。二十年后所有人都变成电车用户,但现在你却在用增程车体验“焦虑的前夜”。用电模式贵不舍得用;用油模式像是在被割韭菜。一种“强迫症式用电”,如影随形,开得是智能汽车,心态却始终被动。

更让人头大的是保值率。增程车是当前车市贬值最快的物种。深圳二手车市场里的残值率明摆着:主打销量的几款大牌增程车,二年残值只有55%,比燃油车低了二十个百分点。一台卖25万的新车,一年不到就缩水6万。你以为手机贬值快?增程车只能说:“后生可畏。”自嘲起来,开增程车就像炒新股,买得正高兴,半年后发现市值蒸发,眼泪都掉在电池壳里。

有时我在车友群里打趣,说增程车车主是“科技进步的过渡性生物”,几乎年年都在等新技术的通告。甚至去年买个续航200公里的增程车,今年同款新车就已经400公里了,附带800V快充,“降价5万”成了宣传词。你以为买了未来,其实是提前体验了淘汰。

当然也不是说增程车一无是处。如果你有固定车位,能安家充桩——恭喜你,至少解决了最难的痛点。有些北方地区,比如冬天零下十几度,如果户外充电桩“冻成铁”,油动性至少能保命。还有那种满世界追新、两年就换车的客户,增程这半年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但以上三点,你要是一个都“打不上钩”,其实真没必要把自己塞进电油夹缝里,承受双倍的焦虑。

增程车用油还是用电,充电难题多,保值率让人愁-有驾

事实面前,情怀不值钱。技术每天都在进步,昨天还在做广告的优势,明天就变成了弱点。纯电车正在加速取代增程赛道,充电速度、续航能力已冲破原有的制约。那些把增程车列为“全能王”的宣传语,也逐渐被新一代电动车所击破。

增程车用油还是用电,充电难题多,保值率让人愁-有驾
增程车用油还是用电,充电难题多,保值率让人愁-有驾

当然,普通人买车,考虑问题不只是算经济账。增程看上去“保险”,本质是怕失去自由;纯电似乎“激进”,其实是在赌技术升级。横竖都是一场概率游戏。你问我后悔吗?不算,只是有那么几次夜里排队充电,想找块锤子把“增程”标签砸掉,就像是朋友圈里清空曾经拍的滤镜。

到头来,车只是一种工具,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道具。你能否坦然接受“不兼得”?你会不会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那些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等到下次你站在展厅,面对增程和纯电的选择,你会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吗?我的用车环境真适合增程吗?我愿意承受保值率的考验吗?我是不是为“省几十块油钱”而培养出新的焦虑?

也许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毕竟,在电车和油车中间,加个“增程”,并不是加了自由;可能只是多了一层心理博弈罢了。你愿意做这场博弈的玩家吗?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