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机油伤车吗,真相揭秘,别再被误导了

在咱们有车一族的生活里,每次去给爱车做保养,机油绝对是个绕不开的核心话题。

走进任何一家修理厂或4S店,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机油瓶子,上面印着各种数字和字母,总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时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可能会拍着胸脯告诉你:“你这车年头久了,得用黏一点的机油,保护性好!”而网上的各种“大神”和汽车博主们,又在反复强调低粘度机油的好处,说它能省油、动力响应快。

高粘度机油伤车吗,真相揭秘,别再被误导了-有驾

这就让很多车主犯了难:这机油到底是稠一点好,还是稀一点好?

那个看起来更“厚实”的粘度大的机油,用起来真的会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反而增加发动机的磨损吗?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机油瓶上那些标号,比如最常见的“5W-30”或“10W-40”,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其实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一个粘度等级标准。

中间的“W”代表的是冬天(Winter),W前面的数字,比如5或者10,指的是机油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能。

这个数字越小,就说明机油在天冷的时候越不容易变得黏稠,流动性越好。

这在北方的冬天尤为重要,因为好的低温流动性意味着在您早晨启动汽车时,机油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被泵送到发动机的各个角落,比如凸轮轴、曲轴瓦等需要润滑的关键部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启动带来的磨损。

据统计,一台发动机生命周期中超过七成的磨损,都发生在冷启动后的那短短几十秒内。

而横杠后面的数字,比如30或者40,代表的则是机油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通常在100摄氏度左右)下的粘度。

这个数字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粘稠度越高,形成的油膜也相应更厚、更强韧。

这层油膜就像在高速摩擦的金属零件之间垫上了一层柔软而坚固的“液态轴承”,防止它们直接接触,起到润滑、减震和密封的作用。

了解了基本概念,我们再来看那个核心问题。

认为“粘度大就会增加磨损”的观点,其逻辑基础也主要建立在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冷启动问题。

高粘度机油伤车吗,真相揭秘,别再被误导了-有驾

粘度高的机油,就像浓稠的糖浆,在低温下流动性相对较差,机油泵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把它送到最远端。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零点几秒甚至更长的时间,部分零件处于润滑不足的“干磨”状态,日积月累,自然会造成磨损。

第二,是运行阻力。

发动机内部的曲轴、活塞等部件是在机油中高速运转的,如果机油过于黏稠,就像让一个游泳运动员在泥浆里比赛一样,阻力会大大增加。

发动机为了克服这个阻力,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不仅会直接导致油耗上升,而且这部分额外的内耗,长期来看也可能间接加剧部件的疲劳和磨损。

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对于某些特定情况,选择粘度稍大的机油反而是明智之举。

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行驶里程较长、车龄较大的老旧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在经过长年累月、几十万公里的运转后,内部的金属部件,如活塞与气缸壁、曲轴轴颈与轴瓦之间的配合间隙,会因为正常的磨损而逐渐变大。

这就像一件穿久了的衣服,会变得有些松垮。

如果此时还继续使用出厂时推荐的低粘度机油,这些相对“稀”的油液可能无法有效地填充已经变大了的间隙,难以形成一层稳定且足够厚度的油膜。

车主可能会因此感觉到发动机的噪音变大了,尤其是在加速时,会听到更明显的“哒哒”声或其它杂音,甚至出现轻微的动力下降和烧机油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提高机油的粘度等级,比如从原来的5W-30换成5W-40,就相当于给这件“松垮的衣服”增加了一些“衬里”。

更黏稠的机油能够更好地填充磨损间隙,形成更强的油膜,增强密封性,从而起到抑制噪音、减少震动、缓解烧机油问题的效果。

许多经验丰富的维修技师和老司机正是基于这个原理,才会建议老车使用粘度更高的机油,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经验。

进入到现代汽车工业,尤其是在我们中国,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发动机的设计也越来越精密复杂。

高粘度机油伤车吗,真相揭秘,别再被误导了-有驾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车型,特别是我们自主品牌的骄傲,如比亚迪的DM-i混动系统、吉利和长城的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它们的工作特点是“小排量、高功率”。

这类发动机在运行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远高于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这就对机油的性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仅是看基础的粘度数字。

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更专业的指标,叫做“高温高剪切粘度(HTHS)”。

通俗地讲,它衡量的是机油在模拟发动机最严酷工况(比如活塞环区域的高温高压高速摩擦)下,维持油膜强度的能力。

HTHS值越高,代表油膜越不容易被“剪”破,保护性越强。

通常来说,高温粘度等级为40的机油,其HTHS值会高于30的机油。

对于涡轮增压直喷这类“脾气火爆”的发动机而言,一个足够高的HTHS值至关重要,它能有效防止因油膜破裂而导致的拉缸、拉瓦等严重磨损。

因此,在选择机油时,不能只盯着“粘度”这个词,还要关注机油是否符合制造商要求的性能等级(如API SP级),因为这些新的等级标准本身就对机油的抗磨损、抗氧化以及保护涡轮增压器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粘度大的机油是否会增加磨损,答案显然不是非黑即白的。

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地方,它就是保护神;用错了地方,它就可能变成“绊脚石”。

作为普通车主,我们最可靠、最科学的决策依据,永远是那本随车附带的《用户手册》。

汽车制造商的工程师们经过了成百上千万公里的测试和精密计算,才在手册上给出了最适合这款发动机的机油粘度建议范围。

这个建议是在保证发动机性能、燃油经济性和长久耐用性之间取得的最佳平衡。

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这个推荐的范围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您的车是新车,或者主要在城市里通勤,驾驶风格也比较温和,那么遵循手册上推荐的较低粘度(如0W-20或5W-30)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如果您的车已经步入“中老年”,或者您经常需要满载、跑山路、激烈驾驶,那么在制造商推荐的范围内选择一个粘度稍高的型号,或者选择一款同粘度但性能更卓越的全合成机油,会是更稳妥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