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次工信部的动作挺猛的。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退回半价,还有个1.5万封顶的限制。对,听起来不多,但对想买新能源车的朋友来说,差距可不是个小数字。记得前几个月,我和一个做新能源车销售的老朋友聊天,他特意强调,这政策放开,反倒成了催单利器,毕竟谁知道后面优惠还会不会这么给力。
其实刚开始我还挺乐观,觉得国家能扶持多久扶持多久,新能源汽车免税政策能撑多久也是个问题。这种依赖政策推动的市场,迟早得自己练出真本事来,不能总靠补贴混饭吃。现在定了1.5万封顶,某种程度上把边际优惠拉平,对消费者的刺激没那么强,但也更公平点。
再说说电池安全标准,2026年中起执行的新规有点猛。不起火、不爆炸听着简单,但实际上对电池包的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都提出了接近生死状的要求。加上新增的底盘碰撞测试,我翻了下笔记,之前做研发的时候就常说,电池安全像是给孩子织了一层坚韧的防护衣,既要灵活又要结实。这次标准一升级,以前还能差不多过关,现在得真正挖深挖细地做。供应链上,电池供应商跟整车厂的博弈也会更激烈,成本估计得上升10%-15%(这是我个人估算,样本少),而这部分成本最后都会映射到消费者身上。
我前两天去修理厂问了一下技师,他吐槽说:这电池安全做得越严苛,维修难度也增加,爆炸啥的少了,但维修费肯定上来了。听到这,我才想到,车主的用车成本不光是购车时的税、补贴和价格,还得算上日常维护费。你说2026款腾势N9售价39万起步,光买车钱没算其他,很快买完车还得掏不少后续养护费用,算下来真实成本不少。
说到腾势N9,它这回确实用心了,尤其是配色。5款新颜色里,我对紫瑢金特别感兴趣。一个熟悉高圆圆的朋友说,她喜欢低调的奢华,紫瑢金这色调手工打磨到丝绸光泽,是专门挑着跟她风格搭的。其实这点很讲究,消费者买车,尤其是明星同款那类,不止是买车本身,更是买那种身份和气质。很多人可能没细想过这么一层。
配置方面,标配的天神之眼B硬件配置很扎眼,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加上254TOPS算力的英伟达Orin X芯片,实操体验应该是真的不错。比我上个月试驾的某品牌同价位车型智能辅助系统流畅多了,那个车解析路况有时反应慢,顿了一拍,开起来挺累。高圆圆说过,我开车很注意安全,智能辅助是我最想要的助力。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买这价位车的人,除非特别自信,不然谁不想多些安全保障呢?不过2-3万块钱的芯片成本,加上相关软件调试,背后的研发账单肯定不小。
说到这,得提醒下这些智能驾驶迭代的研发和供应链本质。想象一下,研发过程像是在织一张捕虫网,细节越精致,漏洞越少,成本就越高。供应链压力就像捕虫网的网眼,太大漏不了虫,太细成本沉重,这张网如何在性能和成本间平衡,主要决策层很头疼。其实我原以为这成本包会通过规模效应下降得快点,后来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和全球供应链波动,这种降本压力估计没那么理想。
动态体验方面,腾势N9加入了智能蟹行和圆规掉头功能,5米转弯半径,对城市车主来说是个实打实的福利。昨天我和一个朋友试乘,他直言这功能方便得很,尤其是北京老城里窄巷子,不然大SUV都成笨象。我也在想,像这样的功能是不是更多是圈定高端用户的标签,普通用户用得上多少,其实见仁见智。
至于云辇-A+预瞄技术能根据路况调节悬架软硬,我觉得这就是高端车的典型招数。让你乘坐感舒适度大提升的还能满足复杂路况需求,但这套配置跟普通人关系密切吗?说不定这技术也就中高端市场才会大量应用,小城市用户是不是愿意花这个钱?(这段先按下不表)
价格上,38.98万元到44.98万元的区间,感觉处于市场中上水平。对比同价位,比亚迪唐EV起售价大约28万,参数和配置大概差同款腾势N9个7-10万块的价格,这个溢价到底买的是啥?我想,品牌背书、配色专属定制、智能系统升级、高圆圆同款的明星光环都是主因。但我认识一个汽车维修师傅说:同样级别,有些国产车维修零件和服务费便宜不少,买车不光要看价格,更得考虑日后养护。
坦白讲,我之前说腾势N9是豪华SUV的硬核实力有点大气了,毕竟真正硬核的定义还得看市场反馈和长期使用口碑。但今天市场走向和政策新规,让我更理解厂家为什么不敢怠慢,补贴退坡、电池安全升级压力和不断攀升的用户期待,都逼着他们往更完善的产品靠拢。
最后我很好奇,后续新能源车厂商们如何在更高的安全标准和二次创新里找到利润平衡点?毕竟,技术升档了,成本上去了,消费者终端到底愿意为这些多花多少钱?你觉得,像腾势N9这样的车型,能否真正成为普通用户心中的理想豪华新能源SUV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