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

特朗普兴致勃勃签署的“巨大而美丽的法案”,正在将西方电动车市场推入悬崖。

7月4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标志着美国实施17年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今年9月30日走向终点。

7月5日,马斯克便在社交媒体宣布成立“美国党”,以表示对特朗普的强烈抗议。

此前在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中,与特朗普紧紧站在一起的马斯克,终于慌了。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根据《大而美法案》内容,自9月30日起,美国将终止对购买或租赁新电动汽车提供的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以及二手电动车4000美元的抵免。同时,商用清洁能源车辆的税收优惠也将提前至今年9月30日结束。

摩根大通预计,政策终止将令特斯拉每年损失约12亿美元,相当于其2024年预期利润的17%。过去一周,特斯拉股价已累计下跌近10%。

对于马斯克要成立“美国党“的行为,特朗普在7月6日便通过其社交平台回击,称马斯克对他“由爱生恨”是“因取消电车强制令”。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上个月,特朗普撤销了加州的电动车强制令,阻止该州实施逐步淘汰燃油车的排放标准。再加上如今的《大而美法案》带来的电车补贴“悬崖”,特朗普似乎决心要带着本国的汽车产业“开倒车”。

亚洲问题专家杰夫·金斯顿指出,这样一来,美国就放弃了一个“主要的增长市场”,反而“拥抱了失败者的能源”,“北京肯定要开香槟庆祝了”。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马斯克“引火烧身”,特斯拉危机重重

政治的火焰变幻莫测,“伴君如伴虎”的中国古代谚语居然在百年后的西方大肆上演。

马斯克捐赠2.59亿美元扶持特朗普再度上台,却没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几乎“把把”烧向特斯拉。先是特朗普的汽车关税增加了特斯拉的外采压力,然后是电动车补贴的取消冲击其本土销量,马斯克眼睁睁看火烧到了“家门口”。

后知后觉特朗普的“疯狂”,马斯克振臂一呼要成立“美国党”,没想到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反而因如今美国政坛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导致特斯拉股价继续下跌。

7月7日,就马斯克称要成立“美国党”的第一个周一,特斯拉开盘即大跌,一度跌超8%。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当然,特朗普的“疯狂”并非马斯克“发疯”的唯一原因。从今年的交付数据来看,特斯拉已经是危机重重。

作为曾经的全球电动车“销冠”,特斯拉正遭遇十年来最严峻的销量滑坡。今年二季度,特斯拉交付量为38.41万辆,同比暴跌13.5%。而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两位数下滑。

要知道,今年一季度,欧洲电车销量总体处于上行阶段,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却同比下降了37%。在德国、法国等重要市场,特斯拉的销量降幅较上一年同期更是达到了62%、41%。

让人意外的是,中国是特斯拉一季度在全球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13.7万辆的交付数据,同比增长3.6%,创下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单季销量新高。

在东西方的电车市场差异中,特斯拉似乎面临着战略认知的割裂:本土政策支持的退潮让其在西方显得“激进”,而对面的中国市场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又构成强大的威胁。

当特斯拉试图与中国同步竞争电动化,却使其成为了欧美市场中那个超前的、不被支持的“先驱”。如今,处于割裂中的特斯拉,既打不过中国本土品牌,又正在失去自己的本土市场。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今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的纯电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若算上混动车型,比亚迪当月同比增速高达359%,大幅领先特斯拉。

比亚迪并非个例,今年5月欧洲新车注册量前十的车企中,吉利、上汽两家中国车企也上榜。此外,小鹏汽车5月在欧销量增速也高达350%。

当中国车企加速蚕食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特斯拉在中国的处境也因特朗普的关税战越发艰难。特斯拉中国已经暂停出售美国产的Model S / X两款车型,官网中不再提供“订购新车”服务。

停售之外,关税政策已经冲击了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主要由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的工厂组装生产,零部件来自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而在对中国依赖最深的锂电池上,马斯克寄予厚望的Cyber truck一辆车有超过1300个锂离子电池单元组件。毫不意外,Cyber truck已经成了“拖后腿”的业务板块。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此外,因为马斯克越发过度的政治化言行,特斯拉的FSD也可能在全球范围遭遇更大的监管挫折。当商品的市场自发性遭遇强封闭性的政治倾向,监管机构可能会将FSD视为“高风险实验”,而非创新的行业解决方案。

而这,或许也是特斯拉近日危机愈发严峻的根源。作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战场中冲锋的电动车,它注定是一项全球性的技术普惠事业,马斯克却将自己与强地缘性的政治深度绑定。即使他试图通过新政党的政治杠杆来挽救企业利益,却适得其反加剧了投资者恐慌。

马斯克在政治领域与特朗普的过多纠缠,终导致了特斯拉“引火烧身”。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补贴全面退潮,欧美电车市场正在“裸泳”

遭遇电车补贴退坡的并不止美国市场,还有增长乏力的欧洲市场。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6月14日,英国宣布取消对电动汽车1500英镑补贴的政策,意味着英国于2011年开始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正式结束。而早在2024年1月1日,德国延续数年之久的电动车型购置补贴“环境奖金”也被彻底取消。

作为欧洲第二大市场的法国,也为当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增加了“碳足迹积分”的60分门槛,这直接导致上海超级工厂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上汽名爵的四款车型全部失去受补资格。

欧盟委员会近期悄然启动的"Tech-Neutral2035"计划更加意味深长。该计划允许使用碳中和燃料的燃油车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标志着严苛的禁燃令(2035年后禁止售卖燃油车)出现松动。

可以看到,西方的电动车转型正经历系统性放缓。马斯克的政治冒险与特斯拉的定位危机,成为我们观察西方电动车困境的典型样本。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当欧洲市场的电动车渗透率卡在20%,电车制造的原料、技术成本又迟迟降不下来,“保燃油”正成为大多数车企的“缓兵之计”。近日,德国大众突然宣布“暂缓推出ID.系列新车型”,奔驰也放弃了2030年全电动化目标,奥迪则宣布暂缓全面电动化。

当电动化转型不理想,利润又主要源自燃油车,欧美车企只能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以作缓冲。但“缓兵之计”注定无法长久,比补贴取消更可怕的是真正的市场需求尚未形成。

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在补贴退坡后暴跌27%。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意大利工厂的产量也同比下跌27%,并且将持续下降。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与德国总理默茨于5月17日紧急会晤,外界称之为“欧洲汽车保卫战”。梅洛尼认为目前的汽车产业仅专注于电动化转型是适得其反,因为这些供应链并不由欧洲控制,而是由其他势力掌控。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毫无疑问,这里的“其他势力”指的是亚洲。当前,欧洲电动车电池产能仅能满足23%的本土需求,正极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达89%,欧洲在车规级芯片领域45%的产能集中在亚洲三家企业手中。

会后,梅洛尼表示:“我常说,在沙漠里没有绿色可言,首先我们必须对抗欧洲工业的荒漠化。”这一话语,与特朗普用“取消电车强制令”来“拯救美国工业”何其相似。

不论美国还是欧洲,政策支持的退潮与电车市场的疲软是互为因果,也是“恶性循环”。补贴退坡后引起的市场恐慌暴露了欧美电动化转型的致命缺陷——市场需求并未真正形成,产业转型更多是行政力量催生的“早产儿”。

郭博士说

与其说欧美补贴政策的调整是将汽车产业的未来“拱手让出”,不如说他们已经腾不出手来交战。对他们而言,自保,才是当务之急。

目前,通用、福特已经推迟电池工厂的建设,意大利电缆商普睿司曼也取消美国建厂计划。高度依赖欧美市场的日韩企业已经在关税战中受到严重影响,现代汽车在今年已经三次暂停蔚山工厂电动车产线。

当西方在燃油车缓冲带中寻求喘息,日韩的电动化也被“拖后腿”,而中国正在电池材料革新与智能驾驶生态上构筑下一轮竞争优势,电车市场东升西降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但也有不少人会问,我国电动车产业也处于政策补贴退潮的阶段,难道也会像欧美这样遭遇销量滑坡吗?

其实我们已经在2023年经历过一次电车补贴的取消,当时增速环比一度下降33%,但经过技术升级与置换补贴的接力,如今的我们仍保持了40%以上的高增长。这说明我们的电动车产业已经跨越了“政策哺育期”,进入了“技术-市场”双驱动的阶段。

马斯克“引火烧身”,电车市场加速“东升西降”-有驾

总而言之,不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在电车转型的过程中,摆脱“政策依赖症”是必经之路。因为电动车产业的兴起注定是商业行为而非政治行为。从政策导向的“电车强制令”转向市场选择的“用户强制令”,是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都会面临的阶段。

对此,特朗普应该明白的是,消费市场无法被政治立场所逆转,中国在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导地位已经无可避免。

但对于疯狂寻求利润增长点的本土新能源而言,欧美市场的疲软并非是“乐事一桩”。欧洲作为中国车企最大的海外电动汽车市场,不仅贡献了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过半份额,也比东南亚市场更具利润空间。

当欧美市场拉着特斯拉“共沉沦”,我们也很难“独善其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