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多地关店,宝马奥迪也撤退,新能源布局成关键

关店!降价!奔驰也扛不住了?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曾经的奔驰4S店宛若夜空中最亮的星,象征着欧洲豪车的高贵与辉煌。如今,新闻报道却说,奔驰的多家线下4S店纷纷关门大吉,大刀阔斧地从中国的核心城市撤出。而知名汽车博主爆料,今年奔驰计划大幅缩减百余家经销商门店。这场“自救”行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刺眼:连奔驰都开始收缩阵地了,欧洲豪车真的扛不住了吗?

奔驰多地关店,宝马奥迪也撤退,新能源布局成关键-有驾

不只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也脱掉了优雅的外衣,陆续关闭中国市场的4S店。有人会说,人走茶凉;而我更愿意说,是风向变了。原因不难理解——油车的销量像泄了气的气球,不管怎么补,都鼓不起来;寄予厚望的电动化转型,却始终在原地打转。这两年,所有欧洲车企都面临同样的灵魂追问:燃油车卖不动,新能源又扑街,我该去哪儿?

数据不会说谎。奔驰年报显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超过7%,堪称自亮剑以来最难堪的一年。利润、营收,全球同步下滑。豪车的光环逐渐暗淡,残酷的现实告诉这家百年老店:靠燃油车赚取现金流支持新能源研发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一方面,燃油车利润被油价拦腰截断;另一方面,新能源车毁誉参半,不止不挣钱,还要不断吞噬旧存的利润。奔驰只好降价以价换量,结果是越降越卖不动。最后,关停门店,节流止血,成了无奈的选择。

奔驰多地关店,宝马奥迪也撤退,新能源布局成关键-有驾
奔驰多地关店,宝马奥迪也撤退,新能源布局成关键-有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新能源车企攻城略地,无论是产能还是市场,都大有鲸吞宝马、奔驰、奥迪之势,甚至接管了部分4S店。传统油车只能苟延残喘,而市场的新增量,都被纯电动车和混动车牢牢抓在手里。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轻松越过50%。这不是个别闪光,更像是全行业的大转折。

奔驰也不是没想过翻身。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奔驰在中国的选择可以说是“丢掉包袱,轻装前行”——既接受了中国车企的技术和本地化生产线,也毅然联手华为做起了智能化。连品牌面子都顾不上了,只为能再次握住未来的船票。而在欧美老家,奔驰则没那么“放得开”,悲壮地选择保留大部分燃油车和混动车。毕竟在那里,油车还有存量优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至于一下被电动化拍死在沙滩上。

这里面还有一点小聪明。中国新能源北美渗透率几乎为零——堵死你的路;欧洲市场虽然被中国车抢走三成份额,但欧盟早就贴心设计新规——只要三年平均排放达标,高排放燃油车照样可以卖。环保口号喊得响,实际操作灵活转身。奔驰背后是欧盟委员会撑腰,不光贴补本国新能源品牌,还不断琢磨怎么提高中国新能源车的关税,暗中使点小动作,尽量拖慢中国车的进攻步伐。

问题是,这些策略,扛得过时代大潮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奔驰的电气化转型,不是想要,而是不得不为。早年合资时代,中国用广阔的市场换来了欧洲人的技术,如今风水轮流转,欧洲却要靠中国的电动车产能和研发来续命。不巧的是,欧洲早已错过了行业升级的第一波浪潮。哪怕新建工厂,技术也不占优势——贴牌生产成了无奈之举。奔驰、奥迪、宝马这些昔日豪门,昔日主导的中国市场,如今要靠着贴牌中国品牌求生,全产业链和定价权却早被中国厂家收入囊中。

奔驰多地关店,宝马奥迪也撤退,新能源布局成关键-有驾
奔驰多地关店,宝马奥迪也撤退,新能源布局成关键-有驾

未必没有挣扎的余地。未来汽车终将走向智能化,比亚迪、华为们起飞的同时,奔驰们也想混个二梯队,蹭口热饭吃。只是,“平民化”的欧洲豪车已难再装高不可攀的派头。在高端新能源浪潮下,传统豪车地位正在逐步被取代。

奔驰降价关店背后,其实正是欧洲车企整体困境的缩影——习惯了时代红利,却没有及时跟上新一轮技术革命,也丧失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你说,奔驰还有机会吗?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